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问题。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以来,城市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总体上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城市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对城市化的一个本质特征——城市经济具有空间聚集状态和趋势,学术界和决策部门认识不足。这一特征与经济系统运动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什么样的内在关系?理论经济学对此并没有给予关注,长期把城市的产生发展基本上看作一种地理现象,排除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视野之外。人们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出于应用目的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上,缺乏基础理论支持。基础理论的缺位,使城市化政策研究往往成为无本之木,随短期目标的变动而左右摇摆,使政策效力大受影响。为此,本文力图在前人城市聚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探究城市经济聚集的经济动因。 本文的分析基于聚集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分工制度的演进是城市经济聚集的根本动因这一基本立论,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分工→合作→合作成本→制度→非正式制度→空间聚集,即:分工必然引起合作的倾向,合作成本的存在使合作的实现紧紧依赖于制度,在非正式制度场合,合作的实现依赖于空间聚集的特定形式。第二条主线是分工→外部经济→聚集,即:分工是外部经济性的重要源泉,当外部经济不能在远距离获取,或外部经济性要通过聚集才实现时,城市聚集现象就由此发生。 本文在导言中首先指出,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其聚集性,聚集状态的特征是各类产业、市场的聚集,聚集的趋势是自我聚集不断扩张。城市经济聚集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产业聚集,即不同所有权下的多个企业以市场关 李堆英博士论文:《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中英文提耍系为纽带实现的空间集中的状态或趋势;二是企业聚集,即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同一企业要素空间集中的状态或趋势。这两种聚集是本文分析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对城市经济聚集文献进行了述评,概括了对城市经济聚集动因研究的成本因素决定论,外部性原因说,交易成本论等成果,肯定了现有文献对城市经济聚集从结构、特征、机理和边界等方面探讨的成果,但现有文献在聚集动因研究上存在两方面重大缺陷;一是分析框架的缺陷:所有文献基本是在新古典的框架下分析的,无法解释现实城市中的外部性聚集,聚集空间的非均衡状等问题。二是分析结论的缺陷,上述每一种理论都不能完整系统地解释城市经济聚集的根本经济动因。这两方面缺陷,加上主流经济理论在城市空间聚集问题上的缺位,使城市空间聚集的动因问题一直未能从基础理论上得到解释。而本文正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努力。 第二章的研究主要表明:在因分工而产生的合作中,降低合作成本依赖制度的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实施依赖于空间聚集,这就是城市空间聚集的动因之一。分工必然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后的一个必然的行为倾向,是分工效率的实现,是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条件。降低合作成本需要制度。市场和企业是分工条件下合作的两种基本制度形式。合作有制度形式和空间形式。在正式制度的场合,由于制度编码性与实施的强制性,合作的实现不依赖于空间的特定形式;在非正式制度场合,由于制度的非编码性和实施的自我约束性,合作对空间聚集有较强的依赖性。城市空间聚集通过增大非正式制度信息传递量、共享地方文化、形成共同规则,增进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市场交易与企业协作的这两种基本合作形式与城市经济聚集具有内在联系。从市场交易合作看。聚集可降低合作成本。首先,聚集不仅更容易发现所需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而且易于产生各种信息传递业,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搜寻成本。其次,聚集形成或共享一种相同的文化,聚集面对面的接触有利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因此有利于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所以,市场中非标准化、非重复性的交易 互二 李健英博士论文:《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中英文提要合作对空间聚集有一种依赖性。从企业内协作方面看,企业作为一种长期合约氢织决定的内部组织的权威、忠诚、共同文化背景、多种激励、M型组织结构等因素,使内部合作具有确定性。因此,企业内部的合作成本,包括信息或者令的传递、责权利关系等实施的成本,不受空间形式的影响。既然企业内合作成本的变化与空间形式无关,那么,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联系成本的上升,企业空间布局就会出现分散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市场交易合作的聚集化趋势,另一方面是企业随规模扩张而来的分散化趋势。城市经济聚集的发曼由此表现为一种结构的演变,企业首脑部门、研发部门在大城市的聚集,企业生产部门在中、小城市的聚集。城市聚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