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皖北地区治水与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

皖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耕地3100万亩,人口2800万,涉及阜阳、宿州、淮北、蚌埠、淮南等6个市。这一地区历史上饱受洪、涝、旱灾之苦,长期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坚持不懈的水利建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根据历史灾情资料,分析了皖北地区水旱灾害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认为水旱灾害是皖北地区长期处于落后面貌的重要原因。文章描述了皖北地区治水轨迹,总结了淮北平原治水的主要经验。特别是,文章回顾了淮北河网化产生的背景、河网化规划与实施情况,对这一重大治水活动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以包浍河治理、风台县治水、怀洪新河工程为例,说明水利工程对减轻洪涝灾害、缓和省际间水事矛盾、解除贫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003年淮河水灾,使皖北地区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较2002年下降10%,粮食减产32%,也影响了全省的经济增长。文章分析了目前皖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剖析了皖北地区落后的原因。文章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选择,包括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以水利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文章将皖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对比,提出皖北地区的农业要做强、工业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首先要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做好防洪、除涝、灌溉、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 最后,文章总结了皖北地区治水的几点启示,认为治水在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文章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抓住机遇,加快水利建设步伐;二是实施区域差别政策,促进皖北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