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创业氛围:基于内生演化的视角

论文摘要

围绕企业家特质及其如何识别与利用机会,或者从外部环境差异的影响入手,现有文献已对创业现象进行过多维度的理论透视,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底的观点和见解,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可忽视。主要局限在于:(1)强调外生性,而不是内生性。(2)考察问题立足于创业行为人个体,而不是行为人所在群体。(3)注重静态的对应关系,而忽视创业活动自身的动态演化过程。如此,结论的似是而非和自相矛盾难以避免,面对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会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提升一个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等基本的现实命题,也必然束手无策。从而,立足于地区范围的“族群”水平,把创业者、创业活动、创业环境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从内生演化的视角,动态地考察地区创业活动水平差异的成因,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根据这一研究目的,本文在系统地回归和评述国内外现有的创业理论文献,并广泛吸收演化经济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前沿成果及其思想方法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创业氛围的概念和内涵、内生过程、作用机理、以及演化规律,并从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的辩证关系中论证了“一个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并非由其创业环境水平唯一决定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地区的创业氛围,中西部地区促进地区创业活动水平的关键在于着力培育创业氛围并实现其临界突破”的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创业实践及其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必要界定的同时,说明本研究的逻辑框架、技术路线、章节安排和主要创新点等。第二章回顾创业理论发展历程,梳理和跟踪其演进脉络和前沿动态,详细介绍理论界关于创业氛围问题研究的现状、观点与局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创业理论进行总体评述。第三章界定创业氛围的概念,详细说明其主要的外在表现、本质内涵、以及与创业文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而从创业学习(知识积累)、心理体验(报酬激励)和社会互动(利益博弈)三个方面,阐明地区创业氛围的内生性。第四章说明创业活动是一种经济选择惯例,而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由其复制频率决定,进而分析创业氛围如何通过影响创业平均收益率高和行为人风险偏好来影响惯例复制频率和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第五章说明创业活动与创业氛围之间正反馈自我演化的规律,并探究这一演化过程的内在动力及阶段性特征,全面分析创业环境条件对创业氛围,尤其是在创业氛围演化的不同阶段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创业氛围视角下的创业分析框架。第六章以无为县高沟镇社会创业活动为案例,考察创业氛围主要表现及其细节性信息,分析并归纳其生成路径及其演化动力。第七章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与总结,说明其理论意义、政策含义、及其存在局限,进而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结论与主要观点有:(1)创业氛围是一个地区所有族群成员关于创业的心智能力、价值观念和习俗惯例,集体、外在的表现,是创业活动衍生的创业学习、心理体验和社会互动相互作用的结果。(2)一个地区的创业活动水平也是由创业这一经济行为惯例的复制频率决定的,创业氛围通过提升创业平均收益率和改变族群成员创业风险偏好,来提高创业惯例复制频率、进而地区创业活动水平。(3)创业氛围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一个以偏好与能力、激励与学习为纽带的正反馈回路,使其不断地由“低水平稳态阶段”、“自增强阶段”向“高水平收敛阶段”演化。(4)创业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创业氛围演化进程影响地区创业活动水平的,而创业氛围演化的不同阶段对创业环境条件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地区促进地区创业活动水平的政策举措应有所区别。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创业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制度演化理论、生态种群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理论的观点与方法,摒弃当前创业理论中注重企业家个人特质和外在创业环境条件分析个体、外生、静态的研究视角,从内生、演化的视角构建以创业氛围为中心的创业分析框架,特别是把研究层面从个体水平提升到“种群”水平,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创业研究的视域,拓展了创业分析的维度,这种尝试本身不失为一种积极理论的探索。(2)立足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创业活力长期不足,而各地旨在通过改善外在创业环境条件来提升创业活动水平的努力又收效甚微的事实,指出创业氛围不浓是中西部地区创业活动低水平徘徊的根源所在,并说明了外生的创业环境条件改善必须通过内生的创业氛围起作用,而创业氛围演化的不同阶段对创业环境条件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同。这不仅为各级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也赋予本项目研究相应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