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生活消费既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行为,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提高生活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既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归宿。中国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城乡居民消费领域最为深刻的消费变革,它显著地提升了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改变了消费结构状况,催生了消费生活方式的更新。中国居民消费生活状况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消费文化的加速演进。城乡居民从自身和社会消费生活的巨大变化中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从消费对象、消费制度及消费观念和习俗的演变中,实际领略到我国消费文化演进发展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是文化。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概括为广义文化内涵的三个基本方面,包罗了物质财富、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基本要素。文化的状况及其演变,既反映了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进程,也是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水平的基本尺度。其中,基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构成了全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基础,而人们的消费生活需要及其发展则是整个社会运动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人类历史活动的基石。因此,人们消费生活需要及需要发展演变的进程,就成为制约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消费文化首先是一种经济文化。消费过程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它以“消耗或享用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生活服务)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这种特殊规定性,鲜明地表现着经济文化的基本属性,集中表现了人们在生活领域的各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等构成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涵。剖析消费文化,揭示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根源、人文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特征,就是展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态,回答“如何生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生活”的问题。同时,消费文化又是社会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生活消费过程相互交往的规则和情感联系方式,从而表现出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实质,进而反映了支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内在机理。在每个社会形态中,消费文化的继承与蜕变、矛盾与冲突,总是经济文化进而是整个文化形态中表现得最明显、最直接、最深刻的部分。本文试图伴随中国历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即历代经济文化演进的基本背景下,勾勒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及其演变的基本轨迹,探寻不同社会形态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之中,其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从而揭示相关社会制度、观念、习俗、环境等各种文化要素的变迁对社会成员消费生活的影响,展示我国消费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历程。勾勒中国消费文化的演进史,着眼于探讨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居民消费文化的现状,提示当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消费文化因素,从而构筑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经济文化引致消费文化的分析框架,旨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把握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深入探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无疑对于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七个部分,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为基本线索,在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中,探索中国消费文化从远古到进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基本的演变轨迹,同时从中国消费文化变迁进程中解读中国社会步履维艰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蒙昧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演进规律。导论主要交待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概括本文的逻辑结构以及各章的主要内容等。第一章探析消费文化的内涵。在阐释国内外众家“文化”定义基础上,将文化首先界定为社会文化,即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文化,应当强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逻辑方程式可以描述为:社会活动----社会生产---社会产品---社会文化;文化的特质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各种社会成果,同时形成了社会文化。在文化的层次结构划分上,笔者认为:物质文化、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产生和变更的过程,即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本文将“经济文化”界定为:人在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蕴涵和表现的物质基础、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社会需求、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文章提出:“消费文化”首先是经济文化的一种形态和存在方式,是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社会生活领域中呈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消费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一种人本文化,其实质是以消费需求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在形态上呈现出民族性、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它是历史传承的累积并作用于现实生活的基本产物;消费文化以其经济渗透和社会引导功能,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基准方式和行动模式,反映着经济主体(消费者)从社会生活中获取提炼到的能力和素质。这些论述为以下各章从理论上提供了分析基础和平台。第二章主要梳理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与消费文化形成的脉络,归纳中国古代消费文化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农业经济社会消费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结构单一、水平低下、等级森严、宗亲消费等,从而凝炼出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核心——“黜奢崇俭”。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史就是一部“黜奢崇俭”史,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过程中积淀并逐渐确立起来的思想意识及其制度安排,是特殊的封建王权与土地制度,重农抑商的儒家教义,节俭、中庸与均平的伦理准则等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道德化、伦理化和政治化印记,它既有其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又是历代社会消费需求增长的桎梏。第三章重点考察中国现代化前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消费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转型。这是在经济落后、军事挨打、主权被侵犯等社会大背景下,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先导的、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外力刺激下的艰难的转型。它分析了消费方式特别是消费观念所面临的冲击及由此带来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从消费文化角度透视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困扰近代社会的主题。可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消费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传统消费价值观向西方消费价值观的复制与嬗变,“黜奢崇俭”、等级消费等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核心发生了动摇,以依附性的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伦理消费价值体系,缓慢而不可逆地转向以独立人格为基础、自由平等的伦理消费价值体系。第四章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经济现代化进程与消费文化演进的同一性与同向性。计划高度管制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生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明: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高度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选择,严重限制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消费市场清淡、萎缩,消费主体缺失,消费几乎被隔绝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形成了具有经济增长成果与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疏远化”、消费需求“意识形态化”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变了中国居民消费的物质环境和消费行为选择,确立了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回归到原本意义之上,进而改变了整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同时实现了中国消费文化基础结构的历史性变迁。第五章从全球化的视角,考察中西方消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全球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的全球文化趋同化。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带来双重效用:消费文化已经出现全球化趋同与融合的趋势,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生活;同时,基于中西方价值形成上的差异,中西方消费文化存在着迥异的核心价值观和消费模式。消费文化的“全球化”不可能清除或替代消费文化的“民族化”,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在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间断。经济文化全球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推进了以改革开放为内在动力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应当看到,中国消费文化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巨大冲击,基于西方市场经济基础的生活理念、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不可低估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侵蚀力和影响力,部分“新富”阶层的生活追求确实具有较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其示范效应影响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的影响扩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消费差距,冲击着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必须对“消费主义”影响加以剖析与抵制,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文化国际比较中,更须坚定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观念。第六章重点分析在当前中国混杂的价值形态和文化形态下,多元消费文化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趋势。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昔日超物质利益的、颇具理想色彩的道德模式迅速消解。主流消费文化、精英消费文化与市俗消费文化的交融与混杂,是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追求生活质量、提倡物质利益最大满足的消费文化,透视出在消费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这场变革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的理念,以最明确的形式倡导占社会主流地位的价值形态。其次,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伦理观,又催生着大众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世俗消费文化影响下,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物质享乐取代精神生活成为时尚,追求享乐与舒适取代劳动与创业成为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再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交融、互为整合又相互冲突,既推进全球文化的新建构,又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和自我认同,二者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在消费文化的演变进程中真切地反映出来。社会价值评价与道德规范似乎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对计划体制时期禁欲主义的纵向叛逆,又有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横向移植;既有对益于身心消费体验的继承与发扬,又有对消费“符号”的简单模仿与崇拜;既有大众世俗文化消费中低俗的非健康现象的死灰复燃,又有对高雅人文文化产品的热情赞扬。第七章立足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革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要全方位调整和完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中国特色新消费文化。消费文化直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消费文化,对充分发挥消费文化作用,保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出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革新中国文化的落后性、夯实消费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深化相关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可持续消费”文化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开展广泛的国民消费教育等等政策建议。从目前涉猎的文献看,关于消费文化和中国消费文化,学术界已有较多的论述,多从社会学理论角度,探析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探讨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的消费文化;从哲学、文学理论的角度,探析消费文化对文学、艺术理论的影响关系,而鲜有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文化角度,从古至今疏理和论及中国消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演进,揭示其消费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基础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肆蔓延,我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五千年优秀消费文化,同时借鉴西方消费方式的科学成分,抵制其有害影响,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消费文化体系,促进居民身心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既是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和社会文明的对策问题,是本文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总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吸收学术界关于中外消费文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紧密结合中国几千年经济文化演进过程,对这一具有历史视野的、宏观的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本文力求创新之处包括:1.选题上: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消费文化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个历史阶段或某个历史问题进行单线条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古代到现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梳理中国消费文化形成和变迁的基本脉络及发展趋势,尽力从长远历史的角度展示消费文化的深邃内涵,清晰地把握消费文化历史演进的图式及其意义。这种研究在笔者涉猎的文献中尚属首次。2.分析框架上:全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研究思路,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为影响消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中国消费文化发展历史为研究视角,一方面,探讨了人与消费文化的互动,试图论述:人(素质、能力)→生产力→消费文化(消费品、消费制度和伦理等之积淀)→消费者(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社会经济基础→人……在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社会经济基础总体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中,人的素质、能力与精神总体不断上升,由此推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螺旋上升式的演进,以及人朝向现代化的人的历史进步。另一方面,着力于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与消费文化演进过程的相互关系,试图论证在社会进步中的消费文化的发展脉络:消费需要与消费活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消费需要的满足与上升→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消费需要趋向发达与完善……这种根植于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思路逻辑清晰。3.研究方法上:本文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经济学为基础,与历史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在阐释中国消费文化的演进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4.观点上:本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1)学者们对消费文化的定义较多的是与文化定义相对应,认为消费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消费文化主要包括消费物质文化和消费精神文化,狭义的消费文化主要是指消费在人们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笔者将消费文化界定为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领域中呈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特定社会形态的经济主体(消费者)所具有的行为规范、消费能力及身心素质,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消费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消费文化,其实质是通过消费需求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在形态上呈现出民族性、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在功能上呈现出共享性、沉淀性、延续性和嬗变性,是历史传承的累积与现实相互作用的基本产物;消费文化是人们生活消费的基准和行动模式,是一定社会组织及其大多数成员共同遵从的制度、仪式、规范。(2)明确提出主流消费文化、精英消费文化与市俗消费文化的交融与混杂,是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带来双重效用:消费文化的全球化趋同与融合趋势,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生活;同时,消费文化的“全球化”与消费文化的“民族化”并存,正确把握二者的交融与互动、矛盾与冲突,这是当前时期科学地促进我国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3)提出并阐释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重要任务,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4)当前革新城乡居民消费文化观念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保障。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消费问题研究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众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特点。本选题确立了一个跨越时空、跨越学科的复杂而庞大的主题,这对我的知识和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丝毫未敢奢望能将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消费文化加以全方位透视,更不敢尝试将消费文化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加以确切反映,只是企图在导师和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对中国消费文化这一甚感兴趣的课题进行一番思索,以期勾勒出消费文化的一个轮廓,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并从中经受科学研究的锻炼与考验而已。若其成果能对中国特色消费文化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居民消费生活质量、提高居民身心素质有一定参考意义,则我心甚慰。鉴于笔者在理论素养、知识积淀、研究分析能力和消化吸收水平上的不足与局限,在本课题探析与写作中必然存在不少错误与疏漏,诚望各位导师不吝指教。希望本文能够为我校消费经济研究所承担的“211工程”三期特色建设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消费史”,以及为笔者所从事的消费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同时也激励自己今后对此课题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本论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地方是:1.在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消费文化的确切提炼与透彻把握上,本文肯定有进一步修正的缺陷与不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2.论文的历史跨度大,每个历史阶段的消费文化都值得更为详细地梳理和提炼。3.论题涉及面甚为宽广和庞杂,对部分问题的分析上分寸把握不足,论述的深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