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探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实际国情是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来适应我国对土地的基本需求,缓解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最终实现的目标,它要求各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实现配置上的高效率。而土地作为一大生产要素,同社会上其他的生产要素、资源一样,也必须通过市场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当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在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缺乏健全的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农村土地经营仍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①大部分农民宁愿土地长草,也不肯放弃占有土地。结果出现了一方面是土地资源高度稀缺,一方面是土地经营粗放和撂荒的奇特现象。②许多农民在播种期回到家里种地,待农闲时再出去打工。他们进行的是一种“度假式”的经营方式,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③有的农民为了长期出去打工,欲将土地转让,但是却没有农民愿意承包,导致农村土地转让费用为负的现象。④在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按照平均原则在农户间进行分配,远近搭配、肥瘦搭配的均分土地制度,造成了土地分配的高度细碎化。⑤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下,有些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子,期待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后,将土地的使用权卖出,换取高额的土地转让费。这些现象导致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耕地的保护。另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前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已经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那么探究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以下四部分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各种流转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以制度变迁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内在条件缺陷和外在成本问题,其中内在条件缺陷包括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组成、结构和机制的缺陷,外在成本问题包括了劳动力转移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农村金融体系以及土地使用权管理四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第三部分的阐述,提出了弥补内在条件和优化外在条件的途径,这不仅包括产权关系的明晰、市场的培育、比较利益的提高,还有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村社保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以及政府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