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

论文摘要

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论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农民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作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形式,农民工与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不但是经济学理论需要创新的问题,而且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急需厘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考察农民工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轨迹,探究农村现代化对农民工流动态势的影响和作用;在农民工的流动和发展历史中考察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揭示农民工对农村现代化的特殊贡献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11个中央1号文件为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规划了政策框架和实现路径。以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农村现代化要求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成为农民工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农民工则一直以资金、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经验、现代化素质等货币收入和人力资本“回流”农村的方式支援农村三大产业发展,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兴旺发达、农民现代化程度提高。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多,提高了农民工整体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提升了农民总体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增加,对农民现代化、甚至社会现代化的影响更加深远。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以创业促就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出路、增加了收入、更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带动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从另一侧面凸显了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流动状态的农民工,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既成为城乡一体化这一农村现代化最高目标实现的活动桥梁,也为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工”一词将随着该主体逐步完成其历史过渡性的使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