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

论文摘要

在职培训是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于受教育程度有限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而言,在职培训对其人力资本形成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大背景出发,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一特殊群体的在职培训问题,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分层次多角度的实证研究说明了从农村转移到非农产业中的劳动力是否以及如何获得有效的在职培训,系统地回答了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即在劳动力频繁流动的情况下,企业在职培训能否发生以及如何改善。本文首先总结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在职培训的研究和主要论断,形成了贯穿全文的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定位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相关的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接着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根据2003年以来的最新数据判断了当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指出人力资本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构建了全文分析的现实起点。本文的实证研究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企业特征对在职培训供给的影响,发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比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更愿意提供培训投资;在企业性质方面,公有制企业对转移劳动力提供的培训投资最多,然后依次是股份制公司、私营企业(含个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企业规模与在职培训投资之间表现出正向关系。这种培训投资结构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是不利的,因为农村劳动力总是难以进入公有制企业或者是资本密集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就业。其次,本文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劳动力个体的人口特征、就业特征对在职培训获得的影响,发现相对于城市劳动力而言,农村劳动力获得在职培训的机会确实更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的流动性较强。因此,只有在短期通过劳动合同保证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在长期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才能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获得在职培训的概率。第三,本文通过对在职培训成本分担机制的分析发现企业更倾向于提供专用性的在职培训,更愿意对七天或时间更短的培训承担成本,员工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高,从企业中获得培训费用的机会越大。如果不加干预,企业自发形成的这种成本分担模式将会造成城乡劳动力人力资本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化。本文最后在总结别国经验的基础上讨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对解决当前转移劳动力技能提升问题的政策含义,指出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调节和完全由政府供给培训的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在政府引导和干预下强调企业的作用。为了促进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政府一方面应运用公共资源以弥补劳动力流动导致的企业培训不足,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长期稳定就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