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资产价格的视角

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飞速发展的漫长过程。其主要理论已被公认的有: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货币供应量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理论、信用供给渠道传导理论、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理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关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后期。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来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资产价格有效性渠道存在严重的梗阻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传导主体的中央银行体制不顺,商业银行计划体制烙印很深,国企改革举步维艰,居民收入预期和投资观念陈旧;作为传导载体的资本市场处于不完善的运行发育中,传导效率偏弱。论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理及传导渠道为起点,闸述了货币政策传导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运行的概况,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运行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论文回顾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之间内部联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以及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运行的系统因素为明确货币政策在资产价格环节中的有效立体传导过程,论文采用建模方式,即采用Bordo—Jeanne经典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具有全面的解释性。我们认为这些计量检验解释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之所以不明显,与这些国家资本市场本身规模小、不成熟有关。另外,这些计量结果本身也在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检验和修正。从整个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是无庸置疑的。论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即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在我国是有效的,但是由于资本市场规模的偏小、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有效应偏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促进企业增加投资,使居民消费增加。但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指数并不完全相关,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能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因而不能判断货币供应量对于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是否通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而产生;但在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中存在理论预期的相关关系,可证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传导渠道的结论是能够成立的。虽然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对经济影响的“晴雨表”不明显,但可以预期,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将日益增强,进而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之一;房地产市场渠道同样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依靠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而实现。建立有效运行的传导机制,是发挥货币政策重大作用的关键。论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针对构筑传导机制有效性运行通畅渠道,提出了建设有效运行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