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始见于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复兴: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此后,这一概念被经济学界广泛讨论,并被用来类比拉美和一些亚洲经济体所面临的困境,也常被作为参照来判断中国经济的前景。201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能否顺利从中等收入阶段飞跃到高收入阶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等收入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理不好即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考察落入陷阱的典型案例国家(巴西、阿根廷)在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特征,试图找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其经济长期徘徊甚至倒退的原因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外资)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国内自身资本形成能力的低下(或者说投资效率低下)。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效率,发现其投资效率与典型陷阱国家存在相似性,说明中国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并没有落入陷阱的迹象,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必然存在特殊之处,正是这一特殊之处维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本文在对中国与典型陷阱国家比较中发现,高储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是关键。由此也引出了本文的核心,也是中国的特殊之处——国有银行体制安排。在这一体制安排下,政府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把居民的金融剩余聚集在国有银行的账户上,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国有银行信贷行为的控制实现对金融资源的集中配置,以确保产出的平稳增长。这一绝妙的体制安排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发现了在这一体制安排下可能会导致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种情况。针对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提高政府资金配置效率和降低不良资产率是短期内中国要采取的对策,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转型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长期内中国要遵循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