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资源要素在国界之间流动壁垒的降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发展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建立研究产业发展模式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并在该研究框架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文章结合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进行论述。首先要指出的是,文章认为,从理论研究来讲,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研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再总结出其模式。而产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产业发展过程的总体刻画,然后是研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动力。而对产业发展的这两个方面的探究,也就得出了其发展模式,即在发展动力作用下的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所以本文认为,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框架应包括三个方面,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产业发展作用机制和动力研究、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别、绩效评价、模式优化研究。其次,在实证研究上,运用这个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框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文章在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之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动力进行分析,最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第一章说明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文章的写作目的,整理了关于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现状和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写作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对产业发展模式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关于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背景有不同的说法,本文结合他人的观点,考虑到文章确立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认为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应包括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三章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本章对产业结构及单个产业发展的规律做了归纳和总结。一般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平衡性与不平衡性相结合、产业融合与产业分立相结合以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构成了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而单个产业发展的规律包括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集合性,分别体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单个产业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和生态化等。第四章研究产业发展动力。包括研究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动力因素。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供求机制和差异机制等内部机制,和竞争机制、决策与协调机制等外部作用机制。而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需求、技术创新、自然资源、劳动力、投资、制度等因素。第五章研究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优化和发展模式绩效评价体系。文章提出基于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并针对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构建了产业发展模式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文章的第六章到第九章是根据前文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框架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文章第六章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包括该产业发展特征,组织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运用特征变量法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判断,得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出处其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然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现的六大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第七章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分析。文章根据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然后以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论为基础,基于2001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对于市场绩效,选择了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测量指标,市场结构和行为选择了企业数量和出口值占总销售值的比例作为测量指标,得出了企业数量与利润率的负相关关系,以及出口值占总销售值与利润的正相关关系。文章第八章从市场动力、人力资源动力、资本动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动力(主要指产业政策)这五个方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动力进行分析。其中市场动力包括配套市场、出口市场和售后市场,劳动力包括一般劳动力、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资金动力包括国有资本、外资和民营资本。制度动力则主要分析产业政策的影响。在分析了这些动力因素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分析基础上,找出了现阶段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是巨大的市场和零件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从而得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是市场和廉价劳动力驱动模式。文章第九章首先对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对中国的启示。然后,运用文章在第五章构建的产业发展模式绩效评价指标,对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绩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驱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向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