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贫困地区低碳扶贫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发生率一再下降,贫困发生面不断缩小。但要实现2020年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仍面临艰巨挑战。贫困发生率降到一定水平时,贫困发生面缩小至自然条件恶劣、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地区,脱贫与返贫动态平衡,形成“扶贫陷阱”。这时必须对传统扶贫路径进行变轨,以适应这种变化。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贫困地区低碳扶贫模式,以开发碳资源为核心,发展低碳产业体系,形成经济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低碳扶贫模式顺应了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现状的理想模式。一是贫困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低,可以借助CDM机制引进经济发达区域的资本投资和技术援助生产碳交易产品;二是国际上较为完备的碳交易市场和国内日趋成熟的碳交易平台为贫困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外部条件;三是可以发展低碳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共融发展。我国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碳资源,为低碳扶贫模式的可行性奠定了现实基础。笔者通过衡量不同贫困地区碳资源禀赋情况,发现我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适用低碳扶贫模式。同时,设计指标对不同贫困县的不同低碳扶贫模式进行划分,得出森林碳汇、林草复合碳汇、草地碳汇、绿洲碳汇几种模式,并以赣南和西藏自治区作为典型案例论证低碳扶贫模式的现实可行性。低碳扶贫模式的适用性说明,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新资源,投资碳资源同样是资本积累。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从低碳扶贫基本模式、政策工具、政策框架、产业规划等方面对我国的低碳扶贫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建议。文章结构如下:一,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二,综述我国扶贫开发历程和成绩,阐述“扶贫陷阱”概念和成因,分析传统扶贫路径变轨方向。三,论证低碳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的理想模式,包括低碳扶贫概念、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碳减排成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低碳扶贫收益空间四个方面内容。四,论证低碳扶贫模式的现实可行性(适用性),主要介绍我国贫困地区分布特点,研究贫困地区碳资源禀赋状况,探讨几种不同的低碳扶贫模式以及低碳扶贫在赣南和西藏自治区的可行性。五,我国低碳扶贫模式的路径探索,包括低碳扶贫基本模式、政策工具、政策框架、产业规划四方面内容,包含了对低碳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