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监管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和重要成员之一,其运营结构和机制的稳定性关乎一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7年4月,新世纪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衰退加之联邦基准利率的先降后升产生了叠加效果,两者共同作用直接引发了银行的违约率上升,资产证券化产品纷纷无法偿付,不断有银行倒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监管当局放松审慎性监管原则和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失。银行业风险的高传递性使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并且其对全球经济的不良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对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的讨论也一直没有间断过。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断扩大,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具有警示作用也是推动我国银行业良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机制,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地运行。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启示,采用比较研究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结合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的现状和缺陷,进一步提出银行业监管机制完善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本文第一章主要探究银行业技术经济特征以及监管的必要性,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监管的内涵,其次对银行业的经济特征进行了阐释,银行由于负债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并且风险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最后总结了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其一,有效的银行监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其二,银行监管对于稳定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有效的银行监管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扩散;其四,银行业中存在较强的信息偏在现象是银行监管存在的重要原因;其五,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要求银行加强监管。第二章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生成机理及其对银行业监管的启示。分别从四个角度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第一,房地产市场先繁荣后衰退,购房者难以偿还;第二,基准利率先降后升,监管环境宽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第三,次级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务凭证的推波助澜;第四,商业银行放松审慎性监管原则与监管机构的监管缺失。并进而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全世界以及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作用不大,但是仍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间收入受到影响。在详细阐述国际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以及影响之后,本章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一些启示,应注意关注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分析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审慎对待混业经营并调整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现状和问题都是从监管工具、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监管模式以及监管协调机制这几个方面逐一对应分析,并且在第四章中逐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监管工具方面,首先应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监督与建设,其次充分发挥外部控制制度对银行业的监督作用,其中内控措施包括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监督和约束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外部控制主要包括逐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的法律制度和加强银行业信息披露。在监管内容和范围方面,应从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退出等方面进行规范。在监管手段方面,提出了对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一些具体建议。在监管模式方面,我国现阶段进行混业监管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尝试建立金融协调委员会,对一些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规范和监督。在监管协调机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联席会议制度的规范性,使信息共享成为制度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