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历来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忽略产业组织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施产业政策已经有20多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非常少,而且为数不多的产业组织政策都是围绕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展开的。这与我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理论研究上的混乱不无关系。产业组织是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组织合理化有助于理顺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当前产业结构矛盾。因此,产业政策要重视产业组织合理化,如果忽视产业组织调整而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制造业以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而一直备受产业政策重视,所以本文选择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章首先提出选择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制造业繁荣的表象下问题重重,我国对制造业的研究忽视了产业组织的重要性,产业组织合理化对制造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是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是我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的基础和源头,本章首先回顾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虽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缺乏对产业组织合理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是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推动了自由竞争和产业政策两种产业合理化思想的形成。接下来,本章梳理了中国对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研究,并对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做了简评。第三章是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实践。首先梳理了中国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然后介绍了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演进过程中伴随的产业政策干预,并指出我国产业政策干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正是因为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忽视和以往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不合理。因此,产业政策要重视产业组织合理化。第四章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内涵。通常概念界定不清晰是研究无法深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章首先定义了产业组织合理化,然后提出了当前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标准的困惑,分析阐述之后,提出多维度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评价标准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目标。第五章构建了合理的产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第四章提出的多维度评价标准,本章提出合理的产业组织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并构建了包括集中度、总资产贡献率和显示性指数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六章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对中国制造业30个大类的市场集中度、总资产贡献率和显示性指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不高,有些行业趋向产业组织合理化,但是有些行业背离产业组织合理化。第七章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不合理的状况进行原因分析。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深受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地方政府以及产业政策的影响,当前中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实质是竞争不足。第八章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竞争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既要深化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提高产业组织政策的地位,充分发挥产业组织政策的作用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并提出了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体系。本文通过规范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不高,有些行业趋向于产业组织合理化,有些行业背离产业组织合理化,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为:一是提出产业政策要重视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观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多年,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片面强调产业结构调整而忽视产业组织调整。解决产业结构矛盾需要重视产业组织政策,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二是界定了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概念,并构建了产业组织合理化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有效竞争、“结构主义”学派、“效率主义”学派等都未能有效衡量产业组织合理化的问题,本文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以市场结构、经济绩效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作为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评价标准,以市场集中度、总资产贡献率和显示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按照本文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状况进行测算和分析。对中国制造业30个大类的市场集中度、总资产贡献率和显示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得出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整体不高,除烟草制品业以外,其他绝大部分行业都集中在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较低的水平。分析具体行业的变化趋势发现,只有5个行业趋向产业组织合理化,其他25个行业都背离产业组织合理化,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作为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企业最多的行业,不仅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集中度和总资产利润率呈现双下降趋势,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演变趋势。四是提出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体系。从市场结构、经济绩效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提出包括鼓励形成“寡头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的竞争合作关系;提高产业的经济绩效,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行业的经济绩效;培育不同层次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方面在内的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