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思想

论文摘要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从国有企业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改革经过了多个阶段,采取了多种改革形式,并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在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中,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新的成功。在面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新一轮热论。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私有化观点,另一种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基于不同的产权思想而形成的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论文首先概述了本文的基本理论——产权理论,概括梳理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文献。其次,概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现状,并从两种不同的产权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争论及其最终的落脚点——改革的方向,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最后,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思想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相关的思考。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对该问题讨论的意义,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给出解释性的说明。第二章提出了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产权理论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文献概述。根据学术界的划分,产权理论基本可以分为西方的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思想,本文对产权理论的分析也采取了这样的划分。本章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基本理论部分。(1)产权的概念。分别阐述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产权概念的不同理解。(2)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概述。在这一部分,主要挑选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西方产权学说进行说明,包括了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以及张五常的产权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思想。在这一部分中,首先讨论了学术界对“马克思没有产权思想”这一断语的争论,其次说明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对两个产权理论进行简要对比,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科学性。二、文献综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对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概括梳理,并将主要的不同观点分为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概括说明。第三章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回顾和现状的一些数据解释。(1)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对过去3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两条思路线索进行压缩说明,这两条思路分别是“放权让利”思路以及“制度创新”思路。其中“放权让利”思路的尝试主要有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以及承包(租赁)经营制。而在制度创新的思路下,国有企业改革又经过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抓大放小的尝试。在这两条思路的尝试之后,国有企业进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阶段。(3)由于本文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思想来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所以笔者在这一部分对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中涉及的产权问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说明。(4)根据统计数据,对国有企业改革至今的一个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如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的变化、从业人数的变化、利润的变化,并通过其与私营企业的对比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及私有产权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说明。第四章分析了当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争论。在西方产权理论中,认为私有产权才是最有效率的,公有产权制度下,会产生产权不清晰和产权主体的虚置等问题,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也比私有产权高昂,由此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企业效率低下、权力寻租等等,基于这种结论,国内产生了许多针对国有企业的讨论。因此本章主要针对当前几个主要的争论——“国有企业低效论”、“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垄断论”“国有企业腐败论”,从两种不同的产权理论出发,分别讨论两个不同学派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第五章,通过前面一章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争论的讨论,得出这些争论最终的落脚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章对国有企业的性质进行了一个简单说明,即国有企业是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耦合。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更应该发挥其公益性——即社会性的性质。其次,指出了基于两种不同产权理论而得出的不同的国企改革方向的结论。一种是以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主张国有企业要退出竞争领域,实现私有化;另一种则是以马克思产权思想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向——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的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六章则是笔者对国有企业改革未来道路选择的一个说明——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对未来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快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严惩腐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