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银行业为例

论文摘要

无论用什么样数据考评,无论从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任何角度诠释,中国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的成就都是举世瞩目的。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体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实现了从普遍的贫困到日渐增长的富裕。但是,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我们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改革的过程中,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即使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变化来看,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着经济改革三十多年可持续的增长,根源于市场经济扎实有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中国打破了经济建设主体是政府,经济发展主体亦是政府的固定模式,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建设领域,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是个人,是社会;政府职能主要被定位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其次,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商品市场领域已经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三,市场化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发展了坐拥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利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对缓解我国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扭转了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的趋势。第四,市场体制下的农业快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的赋税逐渐缩小,特别是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举措。然而,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有一些问题不是因为改革造成的,而是因为改革力度不够而出现的。比如,经济增长中政府主导的现象还比较多,现代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要素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城乡、行业、沿海、内陆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新的历史阶段,时期内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如何深化改革?”等问题,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