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财政支出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小康社会的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5400美元,顺利渡过低的中等收入国家阶段,跨入更为艰难复杂的高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却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平添阻碍,其中尤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高。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在于城镇居民收入偏高,而在于农民收入过低。1978—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截止到2010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达到最大值13190元,相对收入差距(城乡收入比)由1983年的1.82扩大到3.23。根据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呈“W”型的特殊变化形态,可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4年、1985—1994年、1995-1998年、1999—2010年,分别对应“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四种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特征与相应四个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密不可分。鉴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事实,为了有效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政府需要对收入再分配过程进行干预。理论上,财政支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产收入分配,增加社会总的经济效用,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扩大社会福利。以可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为切入点,支农支出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教育支出改善人力资本禀赋,提升整体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支出通过收入再分配进行收入转移;财政补贴支出促进农产品增产和农民增收。四项财政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与途径虽有不同,但最后落脚点均回归到收入水平的调节。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实证分析表明,四项代表性财政支出的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但各项支出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却各不相同:除了政策性补贴支出显著地缩小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外,财政支农支出、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反倒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这与其现存的问题息相关:整体上四项财政支出所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偏小;支农支出的结构不合理;教宵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异较大,使得支出利益分配不平等;财政补贴的方式与结构还有待完善。针对四项代表性财政支出调节机制存在的问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保证财政支农规模,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教育支出投入水平,统筹城乡教育支出差异;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投入比重,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财政农业补贴力度,优化财政农业补贴结构等方面优化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配置,从而切实有效地发挥财政支出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