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督教传教士对开封犹太社团的调查和研究

论文摘要

自利玛窦17世纪发现开封犹太人,并将这一消息传到欧洲之后,许多西方人不远万里来到开封,其中以基督教传教士居多。来到开封的早先为耶稣会士,后为新教传教士,他们在开封的访察活动为后世留下了关于这一时期开封犹太社团风貌的重要文献。基督教传教士文献是除了开封犹太社团文献之外,有关开封犹太人问题的最为重要的史料,记录下了开封犹太社团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这一已消失的少数族裔群体提供了便利。本文广泛搜集相关传教士文献,在参考国内外论著的基础上,梳理传教士文献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展现从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开封犹太社团的历史变迁。从传教士文献出发,分析文献本身的特点,探讨传教士文献中所折射出的传教士活动的宗教和文化动因,并论述传教士的调查访问活动对开封犹太社团的影响。基督教传教士文献的形成大体上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耶稣会士的记载,由利玛窦发端,终于十八世纪初的康熙禁教。骆保禄、孟正气和宋君荣在开封实地探察的基础上,将所见所感以书简的形式寄往欧洲,形成了耶稣会士文献。耶稣会士书简多描述当时犹太社团的宗教状况,内容单一,对世俗生活关注较少,其流传过程也较简单。耶稣会士来访开封的目的在于调查开封犹太人的宗教状况,以为其在“中国礼仪之争”中反驳对手诘难寻找根据。在耶稣会士文献中,开封犹太社团虽已出现衰落趋势,但仍维持着较强的民族意识,仍固守着民族宗教和文化。新教传教士文献的形成开始于十九中期,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上半期。来访开封的以新教传教士为多,也有世俗人士。来访者多为冒险猎奇而来,其对犹太社团的世俗生活记载较多,这些记载广泛地散见于中外报刊杂志。来访者中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较为突出,怀履光在开封居住25年,后著称《中国犹太人》,对开封犹太人研究史料进行了系统搜集和研究。这一时期,开封犹太社团已出现明显衰落,开封犹太人在传教士帮助下为振兴社团作了一些努力,后者为恢复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信仰起了积极作用。同时,部分传教士也利用种种手段,获取了开封犹太社团的不少文物如经书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加快了开封犹太社团衰亡解体的趋势。从基督教传教士文献来看,开封犹太社团的来历如来华时间、路线并不明晰,至今未有定论。开封犹太会堂为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类型,内部陈设也明显汉化。开封犹太人极为珍视会堂和经书,在损毁后对其多次修缮,但由于社团的日益贫困以及族人宗教观念的淡化,会堂最终坍塌未再重建,经书也四处流失。开封犹太社团在历史上有过繁盛,社会地位较高;衰落后则人口大量流失减少,社会地位平平;开封犹太人与汉族和穆斯林长期存在着较为和睦的关系;开封犹太社团的同化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封犹太社团经济社会地位的变迁反映了整个社团走向衰落的过程,而其衰落的过程也是犹太社团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走向同化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