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论文摘要

在19世纪中后期至一战前的这段时期,金本位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纳,这段时期被称为“国际金本位时期”。金本位制度具有何种魔力,以致于让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放弃原先的复本位,转向金本位?我们知道,历史的重要性在于种种社会制度的连续性把现在与过去连结在了一起。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是由过去所型塑的,并且只有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话语中,才能理解过去。因此,要想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回到金本位的源头——英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同,近代以前英格兰的货币制度也是复本位,但复本位存在格雷欣法则的制度漏洞。在中世纪,商业还不发达,商品交换和商业贸易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复本位制度的弊端尚未显现。都铎王朝时期,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和美洲金银的涌入,金银比率开始失衡,格雷欣法则开始发挥作用,这严重影响了英格兰货币制度的发展。17世纪末期,复本位的制度漏洞造成英格兰国内银币极度短缺,英格兰政府不得不进行货币重铸。尽管铸币厂铸造了大量银币,但和欧洲大陆相比,银币的价值仍然偏低,大量白银被出口到欧洲大陆。1717年负责此次货币重铸的牛顿将一盎司黄金的价值固定为3英镑17先令6便士,这在英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黄金和英镑之间的联系。流通领域内的白银所剩无几,黄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格兰开始转向金本位。此后虽然白银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这只是社会上默认的现实。1774年的金币重铸不仅为英格兰带来了完美的足值金币,更重要的是,白银在此次重铸中失去了其无限法偿货币的地位。此次重铸从法律上规定了银币在一次性支付中不得超过25英镑,白银在中世纪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彻底打破。当然,金本位在英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797年的银行挤兑风波迫使政府出台了停止硬币支付政策,这使金本位失去了纸币和金币、黄金可以自由兑换的特点。银行发行纸币不再受到限制,英格兰面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走出战后经济的困境,1816年利物浦伯爵领导的议会通过《金本位法案》,这成为英国货币史上的里程碑。法案规定金币是真正的和唯一的价值尺度,在支付过程中是无限法偿货币,银币在一次性支付中不得超过40先令。1816年法案使英国的货币制度彻底摆脱了中世纪的泥淖,将在英国事实上运行了100年的金本位从法律上确立下来,为19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货币制度上的模式和框架。金本位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进出口这三大特征为此后的英国带来了物价和汇率的相对稳定,英镑也因币值稳定逐渐受到国际市场青睐而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英国享受着金本位的优势并从中获益良多,终于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霸主。从制度上来说,金本位既沿袭了复本位的某些特点,更是对复本位的超越。它创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货币制度,将人类对于熠熠闪光的贵金属的原始信赖和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无疑地,金本位制度是金融创新的典范,代表着人类社会货币制度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