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正名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后来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通过正名的语义分析、古人对正名的不同注解,进一步把握孔子正名的理论渊源,孔子的“正名”目的是强调社会秩序、伦理规范对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想试图通过“正名而正政”。孔子提出正名思想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人伦秩序问题,以维护周朝的社会政治体制,建立稳固的社会秩序。孔子在仁政思想中,提出“正名”而达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每个人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各司其职。正名在伦理上体现出一种仁爱,它和礼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这些功能里就包含着定伦序,治国利民的事,这几个功能里终的是稳固“社稷”之业,它其实是正名通过仁与礼的实现路径而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的观照,正名就是正“道”。他还要求人们从自身出发,注重个人修养,端正自身,而后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为政者要想达到“正天下”,必须要先具备修(正)己之德,完善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时刻保持言行一致,为众民树立一个贤良,英明,心系天下,为民所想的君主形象,这也是他正己的用意。正名思想在孔子之后并未停止发展,后来的一些哲学家在此基础上对正名思想也作了补充和完善,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修正。在先秦时期,孟子就主张从“正人心”出发来拯治这个混乱不堪的社会,荀子通过研究名实关系来论述以“正名”为目的的逻辑思想,韩非还通过“名正”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和谐,与法治思想相结合,显示出很强的政治意味。总之,孔子的正名思想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为后人处理政治事务有所借鉴,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