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从理学到心学—王阳明对朱熹的继承与改造

论文摘要

理学到了宋明时期开拓了它绝无仅有的鼎盛时代。理学是一种糅杂了佛、儒、道三教精华,由宇宙本体学说和心性修养说构成的庞大学术体系,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形而上主义,标志这一个全新的哲学时代的来临。理学的影响大到国家社稷,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代表着“气”学的是张载,程颐程颢、朱熹无疑代表着“理”学的方向;而陆象山王守仁则是“心”学的代表者。“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思想和陆象山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交相辉映,理学和心学也在宋明两代影响了多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理学和心学的这场交汇丰富了理学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推动着唯物主义的脚步向前行进,将整个中国学术推向新的高峰。同时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很善于对心的分析很善于并且珍视“心”之用作,重视对“心”的解析,朱熹不仅提出了著名的心体用说,而且还对“心”作出了区分,对道心人心进行了分别的阐述。实际上是道明了人的精神现象和主体意识的存在。朱熹如此重视“心”作用无疑震撼和影响了他的后世学者——心学的缔造者王阳明。王阳明早年受到朱熹的影响颇深,曾经为了钻研朱子的“格物致知”说在庭前格竹七个日夜直至病倒,堪见当年对朱熹理学之狂热追逐,阳明早年信步出入佛道之中轻松飘逸,然而在他的心目中“圣贤之道”依然在儒家——即朱熹理学之上,理学乃当时的正统之学乃至意识形态,其特殊的政治、思想地位不可能不影响但是一心向学的一众年轻人包括王阳明在内,阳明庭前格竹的先行动机无非是实实在在的运用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带到求知的目的,深层想法确是见贤思齐,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阳明心学在朱熹关于“心”的论述和陆象山学说的启迪之下,在明朝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之中,在重新对先秦儒家心性论的诠释之中,摸索寻觅得到的。与朱熹理学有着天然的承接关系,本文旨在涤清二者之间交错纵横的内在牵连,理清其承继和改造脉络,建立起朱子学和阳明学之间的联系,衔接从朱熹理学到阳明心学之间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