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为人与为学:王阳明致良知教的提出——以江西剿匪平叛经历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朱子学的支离繁难,造成了后世溺于辞章、不事身心的士风,阳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而阳明问题也从此开始。阳明的问题是即物穷理如何诚得自家的意,也就是所穷之理与我心如何发生关系,这理如何积淀为我的实实在在的德的问题。龙场之前,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阳明,直至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才悟得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外者误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格物致知的大头脑应该是致吾性之理于事事物物,而非于事事物物上求得此理。故此,为学工夫的实质应该是在事事物物上实做存养本心的工夫,而非词章记诵、名物考索。因而,阳明学实质上是实践身心的学问,它的发生方式是实践的,推动它不断前进直至圆熟的源动力也是实践。龙场之后,阳明毕生致力的就是在自身实做工夫的同时,寻找、培养志同道合之士,力图扭转专务虚言、不事身心的士风,使圣学复明于世。时至今日,我们要认识阳明学的真问题、真精神,佳的方式莫过于沿着它自身发生与发展的路径去追溯、去重现在实践动力推动下阳明学生成、进展与成熟的过程。致良知作为阳明的圆熟教法,它的提出的过程则尤为值得关注,这也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本文的大致结构如下:第一章,简略处理五溺三变的问题。五溺三变是关于阳明学形成与发展的传统讲法,因而本文在开头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与评价。第二章,考察正德十二年赴江西之前阳明的生活、学问与工夫进展的情况。这一考察包括:阳明泛观博览归本儒学的过程;龙场悟道;悟道之后试图扭转专务虚言之风气的初次尝试——揭知行合一之教;学者因缺少心体体证而难明知行合一真意,阳明因病立方而提出的诸种教法——静坐悟性体、省察克治、事上磨练、立志、立诚等等。这一时期的教法因阳明自己或学者的实践反馈而屡次变迁,教法偏于内与偏于外的张力一直存在。第三章,详细考察正德十二年至十六年阳明江西剿匪平叛的经历,剖析阳明的艰难处境与内心苦痛——亲老待归、病痛缠身、政事繁剧、动多掣肘、徐爱早亡,以及稍后的祖母亡故而不及一见,屡乞归乡省葬而不得,平定宁藩之乱而遭忠、泰之变,身蒙不白之冤而艰难抚理民事等等,并考察在此等艰难苦痛之下阳明学问工夫之进展,显明在极端困苦之中更加真切实落地做工夫对阳明学问工夫的推进,直至揭出圆熟教法——致良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考察大致分两个阶段,剿匪经历后益加重视实致其功而揭诚意教法,平叛及处忠、泰之变后揭致良知。通过这样的考察,依据可以确考时间的事件与论学文字,尽力融合阳明的生活、工作经历与学问进展两条线索,本文大程度地再现了阳明揭致良知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阳明学的实践精神与特色自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