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生命注脚视域下的象山易学

论文摘要

纵观历史,作为中国哲学之主流,儒学自始即是一种关切人之性命的天人之学,并藉由易学的发展脉络不断得以显豁。陆九渊的学说体系亦不出此域,其立足于“六经注我”的经典诠释理路,植根于易学以人道观天道、以天道证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宏大宇宙根基,饱含对人之生命的关怀。本文即旨在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其深层易学根基,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对陆九渊的易学思想进行更加细致和系统的考察。论文由引言、正文和余论组成。引言。这一部分首先简明介绍了陆九渊的生平学行,进而由陆九渊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环境入手,分析了其思想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后,通过文献综述,对陆九渊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梳理,引出本文的作目的和思路。正文第一部分“六经皆我注脚的经典诠释视域”。本部分首先总结了以往“我注六经”的经典诠释传统,进而论述了陆九渊对这一传统做出的“六经注我”的经典诠释突破。陆九渊认为“我注六经”的经典诠释理路,基本概括了《易传》以来儒者解经、释经的传统。这一理路,基于《易传》所开示的人在其中的、易学天地人三才合一格局,要人持有一种崇敬、敬畏之情,去向圣人及其经典学习。但陆九渊受程颢和佛教思想之影响,认为我的生命和本心同圣人一样,经典不过是对生命本我、本心的言说,是对我的生命的注释。由此,陆九渊提出了“六经注我”的经典诠释方法,突破了传统诠释理路外向求的思路,指引人向内求。此一突破,使人由对圣人、经典的外在盲目推崇,转而为对生命的内在自重。正文第二部分“宇宙便是吾心视域下的三才新格局”。本部分着力阐述了陆九渊依据“六经注我”的经典诠释理路对自身学说体系的建构。陆九渊认为,作为宇宙终极根基、根据的太极,亦即大中至正之理,藉由阴阳之消息、五行之化生而下贯于包括人、人心在内的万事万物。从而,本心就含具了同大宇宙一样的充足根基、根据而成为人“一身之蓍”。在此基础上,人依据生命本我、本心所含具的这一充足根基、根据而敞开了一幅活泼泼的宇宙图景。此一宇宙图景,实际就是个我生命顺畅舒展于其中的生活世界。在此一世界中,人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参与者,而是转而为其成就者、缔造者。正文第三部分“心蓍迷失下的生活世界”。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作为人“一身之蓍”的本心遭到遮蔽下的生活世界。陆九渊认为,现实中由于人之资禀和渐习的差异,人的本心往往会遭到遮蔽而不能自然发用流行。从而造成了天、地、人三才合一本然状态的隔断,阻碍了个体生命与大宇宙的畅然贯通。基于这种隔断,人往往会陷溺于物欲和意见而不能自拔。在陆九渊看来,朱门中人即是这种蔽于意见之人,并因此直斥朱学为异端。正文第四部分“即事尽本心便是易”。本部分说明了受程颢“即事尽天理便是易”思想的启发,陆九渊提出了实质是“即事尽本心便是易”的思想,建构起了特色鲜明地象山易学。陆九渊认为,藉由一身之蓍所含具的充足根基、根据,每个人所需要做的,即是敝开此心,使此一大中至正之理于日用常行中自然发用流行。如此,即事尽本心,事来则能应,从而成己、成物,实现人生之价值。鉴于现实中心蓍往往遭到遮蔽,故须先尽一番为学去蔽的工夫方可,从而重新打通天、地、人三才的一体无隔,成就起宇宙之大我的人格。论文的余论部分,集中归纳了象山易学与传统易学的差异。陆九渊基于其“六经注我”的经典诠释理路对传统易学做出了发展和超越。陆九渊易学将天理内在化于人心,更加注重个体生命所含具的充足价值根基。并进而基于此一充足根基,强调人的价值应然角色及其担当意识,认为人应当“即事尽本心”,于现实人生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不但如此,陆九渊在易数方面,亦有所建树,并对之颇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