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庄子人学思想及现代性意义

论文摘要

庄子人学思想的源于对天人之辩的回应,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天道既是人道,天与人同性同质。在庄子看来,道之用为德,道是德之所本,生是德之显发,而生之本质为性。庄子首次明确提出性的概念,并认为人之本性乃是本真、自然。而性落实到个体因物为有情,性情之显发皆由心之显发。德、性、情、心共同构成现实个体的生命。从对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之反思出发,庄子依照其道论,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完整的人格设想,并人格化为“真人”的形象。庄子在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式的理想社会形态——至德之世。因此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论述庄子的人学思想和现代意义。第一部分详细阐释了庄子人学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庄子在继承和发展老子“道”论思想,并将无形无规定性的道与有形而感的气相结合,在道气理论的支撑下,论证了天下道通为一。并且庄子在天人关系的理论视域中,明确提出了个体人的生存问题。在道论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汇通之下,庄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人性思想学说,并将之规定为自然本真。第二部分则是具体论述了庄子对于人的基本认识和观念。首先庄子认为人乃是气聚而成,庄子从“天”“人”的共同本质——道出发,认为天地万物和人是一体的,天与人同性同质。其次在庄子看来,道是德之所本,生是德之显发,而生之本质为性。在此,庄子明确提出“性”的概念,认为本真、自然是性的本质特征。性落实到个体因物为有情,性情之显发皆由心之显发。由此,庄子在认识论上完成了由形而上之道到形下之个体的贯通。因此在庄子看来,人一方面具有道之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局限性,且道之性乃是人之本性。后庄子基于对人的基本认识,深刻地反思了人在世的种种情状。一方面庄子认为人有着不可避免且无可奈何的有限性,比如说时空、生死、时命等。另一方面,人在现实存在中又常因固有的知见和成心戕害自己的本性。因此,第三部分则是庄子依据道论思想认为人有复性修道的可能性和人格修养功夫论。因此庄子首先设想了自己的理想人格。为人复兴修道提供理想而完美的范本。庄子把自己的理想人格具体化“神人”、“圣人”、“至人”、“真人”的形象。从天到人,是道之下落,而人复性到道,则是人之修养。庄子依据形而上之道到形下之个体的贯通之路,提出复性体道的个体修养论。因此,个体修养首先要认识到天人合一,“道通惟一”,唯有把天人之别消解掉,人才有复性于道的可能。庄子还依据道自然本真之性和对人有限性的反思,提出个体“坐忘”、“心斋”等具体的修养功夫。至此,从道到人,再由人复性于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循环。既是自然对人的神引,也是人对自然的回归,同时也是人的存在意义所在。第四部分庄子激于时代问题,在文中也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类型。庄子认为世人太过于执着于“有”,因此依据道论思想庄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并根据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设想出了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类型。而第五部分则是从人格和生态这两个角度简单论说了庄子人学思想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