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哲学观探微

论文摘要

在冯友兰的哲学体系中,哲学观是一个重要的、非常突出的部分,要理解冯友兰的哲学,必须先抓住其哲学观思想的精髓,其中较为明晰地表达了三个方面的哲学观思想。其一他求学于西方在借鉴了西方逻辑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哲学是思辨反思之学,认为哲学就是极高明之学问;其二他在贞元之际,思考在国难当头的中国,出路到底在哪里?吸取中国哲学文化精神的精髓,提出了哲学就是求好求幸福的学问,哲学就是道中庸之学问;其三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留在大陆,接受马列主义信仰的洗礼,从理论与实践的再审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回归早年有个性的哲学观立场,提出了哲学乃人学,从而达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统一,哲学的终落脚点在“人”。“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和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素来追求的理想人格特征。冯友兰将它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确定为其人生哲学的思想特质。本文分为三章来论述冯友兰的哲学观:第一章讲冯友兰以“极高明”为标准的哲学观的构建,认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即哲学是反思之学,是对思想的纯思,就是从思辩的性质特征来说,反思之反思,辩论与智慧。而思的方法正是借鉴西方实证主义研究的逻辑方法即“正的方法”,这就是高明之极。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庄哲学是“极高明”的代表,以及讲了在宗教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中确立自身的哲学观。第二章通过讲冯友兰以“道中庸”为标准的哲学观的构建,认为哲学是求好求幸福的学问,是求人生的理想与幸福,这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出发,哲学的功用在于不能给人具体的知识,但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和修养,过一种道德意义上的生活,不离日用常行内,而求好的过程是求觉解的不断探索,“正的方法”向“负的方法”的转换,这就是中庸之极。在中国哲学史上汉儒哲学是“道中庸”的代表,以及讲了在科学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中确立自身的哲学观。第三章讲极高明与道中庸的完美结合,认为哲学乃人学,哲学的落脚点在“人”,冯友兰把高明与中庸统一起来,运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相结合,终落实在人上,通过两者的结合就能得到毫无经验内容的既“空”且“灵”的境界,使人进入“天地境界”,达到冯友兰哲学完美的体现——新理学之本体“理”,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统一。以及对“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传统与现代诠释,由此而引发出的对于生活的情趣和人生意义的寻求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