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孟子士的精神

论文摘要

士,即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联系君和民的中间环节,是官吏的低层,同时又是士、农、工、商等四民之首。可以说,“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自士产生之日起,孔子就给它注入了“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精神。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主张士要“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他以自己与各诸侯王的出处进退的亲身经历,向历代士人树立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典范,向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展现了儒家独有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和真士人品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孟子代表了士的自觉。全文共分五个大部分来论述孟子的“士”的精神。 第一部分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士的起源,进一步分析《孟子》书中士的意义,为下文的展开论述作一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孟子对士阶层存在合理性的论证。首先,孟子把“士尚志”作为士之为士的本质理由。其次,在现实层面,孟子认为“仕”也是士阶层存在合理性的理由。“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但是,在孟子看来,“仕”要以仁义之道,性善之性为根本原则,否则,宁愿不仕。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孟子对士阶层的精神品质的规定。该部分首先从士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士阶层的现实性;其次从孟子对士的精神境界追求角度论述了士的超越性。 第四部分集中解答了“如何培养士阶层具有内在超越性的精神品质”这个问题。该部分分别从养心、践形和立命三个方面讲了士的修养工夫论。 论文后一部分简要地从孟子“士”的精神对历代士人的影响和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启发性意义两个方面,概括了孟子“士”的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