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其根本的特质。作为中国文化之主流的儒学,更是注重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与自由等等。儒学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关注现世人生的人文精神,显然“人性”问题是贯穿儒学思想的一根红线。 在“人性论”问题上,孟子的思想影响超过了孔子。作为儒学开山鼻祖的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了人性的一些本质问题,但人性究竟是怎样的,孔子没有说明。虽然如此,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条目,却对后世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孟子人性论思想产生了启蒙作用。继承孔子思想的孟子,把孔子的仁、义、礼、智阐发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四心说”是孟子人性善的理论基础。 孟子论证人性善的目的是为其仁政学说服务的。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君爱民,民拥君”。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人性是善的,因为有了“善”,才有了“爱”才有了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人们坚持了“三纲五常”就成了一个人格上完美的人。于是仁政社会出现了。孟子是通过与告子的辩论而说明“人性善”的。虽然在逻辑上不够严密,却使人信服。因此,决定了人性善思想的特征是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先验性。 孟子的人性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来反驳孟子。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但通过教化,人可以为善。这样看来,这一理论从另一个侧面又支持了孟子的论点。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论和“性禾善米”说,看起来独树一帜,想把人性说的全面,后却不得不承受自己观点的性善倾向性,也靠到了人性善一边,但董仲舒又发明了“已发”和“未发”的观点来说明人性,对后人也有影响。“综罗百代”、在思想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的朱熹,在吸收前人精粹基础上,力求论证出人性是善的,为了说的完美,驳倒“性恶论”,他又深刻论证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说明了虽然有“恶”的存在,但根本上讲人性还是善的。这样看来,孟子人性论思想影响至深,理论高明,至今无人能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