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儒道相互影响下的庄子学——《庄子·逍遥游》篇注疏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以《逍遥游》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突出个体意识的特点,和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注重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并指出他们在原初境域中的相同与差异,揭明二者本质上互补和相互影响的可能。第一章重点分析了“逍遥游”的庄子本义。研究庄子所追求的终极生命意义。并指出文中所蕴含的理想的政治形态和伦常日用。终揭示个体的生命理想和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而这也正是后世具有儒家倾向的解庄者所感兴趣处和阐释生发处。第二章论述了魏晋时期郭象的“适性逍遥”论。郭象的理论指出逍遥的新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万物都可逍遥。而这种逍遥论落实到现实社会有利于等级秩序的维护。郭象学说的本质是认同儒家的群体意识而在精神上又保持着个体意识的独立性。第三章探讨了宋代王雾和林希逸的逍遥游思想。王雾在解释逍遥游时介入了周易的象数思维并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体道方可逍遥。而这种体道逍遥与其论述的圣王之治的外王之道不甚相符。林希逸则认为以易解庄是过度诠释,他认为庄子的逍遥境界和儒家孔子的君子之乐相同。第四章尝试研究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逍遥游思想。他所亲历的特殊时代和其自身的学术背景,使得在解释逍遥游时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逍遥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方内方外之分。他把逍遥游所蕴含的独立不屈的个体意识和儒家寄怀天下的君子之风融洽的结合了起来。结语部分对文章主要内容和思维路向做了梳理和总结,并指出在越贴近近现代的时候个体意识因群体意识所面临的过大压力而变得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