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子孝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孟子的孝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孟子孝思想来源的追述来反观孟子孝思想的真正内涵,及其由此而确立的价值体系。本文区别了孝观念和孝思想,并用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孝观念的起源和演变,以厘清孝观念和孝思想的形成及其根本原因。终理出一条从母系氏族社会,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到夏商奴隶社会再到西周的发展演变路线,孔子的孝思想正是在继承西周孝思想的基础上发挥而来。通过这种历史性的分析,笔者发现孝观念的初形成以至孝思想的产生,都是源于人之类的求生的意志。这种意志根源于天道生生的“大本”,是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而非人类意识发展的结果,人类正是在这种意志支配下不断进化终形成了自觉主动的群体意识,进而有了初的组织和观念意识。之后随着氏族制度不断发展,农业文明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人类渐渐进入文明时代。但即使进入文明时代,历史也是在接续以往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直到孔子的出现,他第一次通过整理过去的文献去主动思考以往的社会制度和经验,虽然这时候,他只能观照到人类自身而不能像孟子那样真正去反思天人关系,但却是在对过往所有经验及文献的思索中洞察出天道生生的根本,并将其反映到人类文明中来进而凝练出了其哲学的重要内容:仁孝思想。但他没有为其仁孝思想找到内在的根据,却被孟子完成了,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动对孔子及其以往一切思想观念进行了反思,真正体察到了促使孔子仁学产生的根本不是高高在上的外在于人的天道,而是源于人类自身,因为天道和人道在在根本处是相通相同的——生生。因此他继承孔子的孝思想是经历了思想史发展的艰难过程的,是在洞察到根本之后的主观认同和选择,并不是简单的延续和继承,因此孟子才对孔子学问有诸多的创造性发挥。比如,孟子注意到孔子很少谈的心性与天道问题,并以此为中间环节沟通了“天道”和“人道”,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达成了天人合一的圆满。基于这样的研究,笔者以为孝文化是生生的天道在人类文明中的反映,是儒家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这通过对汉唐和宋明儒学的研究得到证明。而更为重要的是,生生的天道,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存在而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也不会凭空消失,人类不过是万有的一种,其在其他生物也是如此表现,只是人类能够自我认识。所以,反观世界、宇宙之存在,即人类与万有的并存,其终精神必是和谐共存。这正是孔孟仁孝思想的主旨。因此,笔者以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现代,我们应该站在人之类的高度,充分去挖掘和理解孝文化所潜藏的的深意及其现代价值。作为人类未来所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之一,它不仅仅属于中国,更应该属于世界;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