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儒医张仲景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其思想主要保留在其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是张仲景对《内经》中所记载的中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张仲景身处东汉末年,连年战火不断,加之疫病横行,民不聊生。从董仲舒到王充,阴阳五行思想渐臻成熟,仲景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加之对中医学的理解,将阴阳五行思想运用于医学临床,建立了六经气化的理论体系,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打通了哲学与人体之间的路径。笔者通过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各种版本,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相关的历代医案和注本研究,并将学界关于张仲景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体验,对张仲景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序言中,笔者从中医的“身份”,即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展开,明确指出中医与西医根本的不同是各自的基础不同,即西医是以科学为基础,而中医的基础是中国哲学。笔者首次指出,张仲景大的贡献是打通了哲学与人体之间的路径,将中医的哲学基础运用到临床中。并以仲景为例探究中医哲学的研究思路,即一方面由“道”入“术”,一方面由“术”入“道”,以求“道术无间”。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即对张仲景及其成就作出简要介绍;对《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时间进行考证。关于《伤寒卒病论》的成书时间,学界几乎成为共识的是建安十年,笔者以《伤寒杂病论·序》为线索,在对仲景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时间当是建安二十二年。第二章,张仲景思想的产生——气贯三材。笔者以“气”为线索,对汉代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到王充形成“阴阳自和”的思想,张仲景吸收了这一思想,形成了为了使人体达到“阴阳自和”之境而独具的以“气贯三材”为核心,以“辩证施治”为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体系。第三章,张仲景思想的基础——时令。时令作为阴阳五行的时间属性,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对时令进行了考证,并考证出适用于中医学所有领域的时令系统。笔者认为两个不同的时令系统经过相互吸收融合,终形成了由笔者命名的“新三十时时令系统”和“新二十四时时令系统”两个客观存在,却被忽略的时令系统。第四章,张仲景思想的核心。笔者通过对阴阳、人体十二经气与十二消息卦的研究,指出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对六气与六经同步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研究,指出张仲景六经气化学说的理论体系;笔者通过对“五行”哲学性形成、五行与天地、五脏,以及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等的研究,并结合《金匮要略》中著名的“十七句”,指出仲景对五行与人体关系的认识。第五章,张仲景的历史地位。张仲景既是“儒医”,又是“医圣”,跨越古今,千古一人。结语部分对仲景思想进行总括,指出阴阳、五行、六气、时令等实为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之,本文先对《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时间进行考证以确定仲景思想的成熟的年代,并以此年代为时代背景,兼顾仲景的临床实践,对仲景思想的产生、基础、核心等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以期构建完整的仲景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