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抱朴子·外篇》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葛洪,晋朝人,生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362),著名的道教学家,在其《抱朴子·外篇·自叙》中言其一生“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自称“不为纯儒,忝为儒者之末”。《晋书·葛洪》传记载其重要著作有:《抱朴子·内篇》20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抱朴子·外篇》50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抱朴子·外篇》的思想,前学的论文大都着重讨论其性质应归于儒家、或道家,因而歧义纷争。笔者撰这篇论文不再囿于这些议论。而是直接引用葛洪著作中的原文,从其对儒家思想中合理成份的利用,并想借此推动那时社会政治发展,力图揭示葛洪《外篇》中反映出来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倾向,并可作为我们今天对儒学研究的借鉴。葛洪《外篇》中反映的某些儒家思想并不完全体现在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而是运用儒学理论并综合采用先秦各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充实自己的著作,以此指导自己的社会人生理想,并寻求“新的”出路。其实,在《外篇》中,他也认为儒家思想中也有不合时宜并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为我们今天在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现实状况下,如何利用和发展儒学,以及对儒学进行改造的课题,提供了借鉴和新思路。葛洪的可敬之处在于,一方面作为一个道教学者,并不完全沉醉于钻研其方术和炼丹;而另一方面却仍然关心着处于当时黑暗、腐败社会中的天下苍生。他曾经入仕,其后又退隐书,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要通过其著作,特别是在其《外篇》包含的政治思想中展示自己的治世才能,并表现出他不曲意迎合那时门阀政治的高尚情操,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忍违情曲笔,错滥真伪,欲令心口相契,顾不愧景,冀知音之在援也”(《抱朴子·外篇·应嘲》)。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葛洪的生平考述;第二章是关于《抱朴子》研究现状及其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是研究《抱朴子》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第四章分析《抱朴子·外篇》的政治思想,这一部分是从他的君主观、人才观、刑法观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五章是讨论《抱朴子·外篇》的社会思想。总之,《抱朴子·外篇》无论在道教史还是在儒学史上,它都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经典,已有前贤作了讨论。其中,鲁迅是较早从文学史的角度认识到《外篇》价值的先学之一,他在上世纪20年代为学生开列学习中国文学必读的12种书目时,就将《抱朴子·外篇》列入其中。尽管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抱朴子·外篇》某些成分已非原貌,但其中蕴涵的思想丰富而生动,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值得后世深思和继续发掘其值得借鉴的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