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兼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论文摘要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思想家们纷纷从思想文化上探寻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人生观论战”就是一次思想大讨论,它涉及到诸多重要问题,如科学的社会效果(一战是否应由科学负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怎样定义二者及它们的关系如何)、科学(观)与人生(观)或者事实与价值、必然与自由、理性与非理性、古今与中西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仍然是今天文化讨论的热点。 这次文化讨论的核心是:中国人应该有(或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有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这是一场信仰(意识形态)之争,是信仰科学主义的决定论,还是信仰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亦或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之争;这也是一场思维方式之争,是提倡科学思维方式还是“天人合一”的玄学思维方式之争。科学派主张用科学来作为人们的人生信仰,以科学主义指导人生,提倡科学思维方式以反对中国传统的注经式的独断论思维模式;玄学派主张以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来指导人生,提倡“天人合一”的玄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派则主张以唯物史观来指导人生。 张君励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提倡科学与民主走向反传统,以及对一战爆发的后果进行反思,他认为以科学主义为指导的人生观是令人怀疑的。他要求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人文智慧来解决中国人的人生问题,即以玄学来支配人生。他的意旨在于“新宋学之复活”。他把人生观定义为“我对于我以外之物与人,常有所观察也,主张也,希望也,要求也,是之谓人生观。”他把科学与人生观对立起来,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因为人生观是“曰主观的,曰直觉的,曰综合的,曰自由意志的,曰单一性的。”张君励认为人生观问题主要有精神与物质、男女之爱、 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项。他极力倡导自由意志的人生观。 丁文江提倡的。科学的人生观”是机械主义的人生观,陈独秀把马克 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作为人生观的基础,但马克思主义派在 解决人的自由问题时只承认必然性,否认了偶然性也就勾销了人的 自由,也就意味着人生完全为必然性所支配,也像丁文江一样陷入 了独断论的思维之中。张君肋说:“文化转移之枢纽,不外乎人生 观”,这显然是片面夸大了自由意志的人生观在杜会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认为人生观决定社会的变动,而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范畴,这 就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走向了唯心主义的意志自由论。 当然他坚持这种意志主义立场在于为意向活动在精神生活中争得一 席之地,维持人的道德自主性,唤起人们对道德价值给予足够重视。 但这 种反理智主义的做法其实是在为传统思维方式作辩护,这样 一来就阻碍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的转换。而且他对科学的态 度可能会被人误解为:否认科学的社会作用! 科学不但有助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对精神文明有看不可低估 的作用,尤其是对人生问题的认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科学对个 人理想的树立、个人生活选择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个人理想应与 阶级理想、国家(民族)理想、全人类共同理想相结合,这些因素 与个人理想形成双向互动关系,促使个人理想不断升华、实现。鉴 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对个体(知性主体)的重 视不够,应以开放的科学的眼光来看人的现代化这一问题。必须确 立知性主体的独立人格才有助于当代价值信仰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