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王畿、邹守益心学思想之比较

论文摘要

近二十年来,王学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研究过分集中王阳明本人,而王门后学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文妄图考察阳明高足王畿、邹守益两人心学思想异同,展现后学的两种衍变方向,以达到对阳明心学的再认识。全文共有四部分。首先,从功能与结构角度勾勒阳明心学概貌,以资提供下文叙述的背景与框架。功能上,心学挺立主体道德力量,意欲整合道德失范的社会现实;结构上,心学是暗守逻辑一致的多维系统。多维性是心学规模化呈现的自然形态,由此蕴涵后学衍变的多种可能路径。其次,从理论、实践两方面申明两人已护师旨的共有立场。理论上,两人坚持良知先天与后天、本体与工夫相统一的原则为捍卫师说正守反攻。此外,用“良知说” 整合儒家传统资源,彰显心学的圣学地位。实践上,两人均投入毕生精力于传播师道的讲会当中。第三部分介绍王、邹各自的思想特色。王畿发挥师说表现在:疏通本体论与宇宙论、四无论、良知信仰论;邹守益则用“不睹不闻”、“戒惧恐惧”诠解心学的本体论与工夫论,并且将心学与《大学》、《中庸》相贯通。第四部分首先在阳明心学体系的参照下剖析王、邹两人的思想差异。王畿改变良知内涵,混淆行而上、行而下两个层次,突破心学既有体系;邹守益将良知说程朱化,却没能触动心学既有体系。接着分析二者思想差异的原因。作为学院派人物,王畿偏于形而上的理论思考且吸纳大量的禅佛思想。邹守益偏于对世俗经验的关注,重视形而下的实践工夫,且深受程朱学影响。后总结王学流变的两种方向:王畿援用禅佛,落入狂禅;邹守益用朱子学诠释“良知”,让心学回归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