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近代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是在“天人之辩”价值变革中逐渐确立的。随着近代“天命”的式微,人的价值及主体性在对天命史观和道德宿命论批判中得以凸显。近代中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确立面临着双重背景,一方面是民族的苦难,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芸芸众生苦难重重;另一方面是伴随着“天命”的没落所导致的价值危机,在人摆脱封建道德纲常束缚后,人应该如何存在成为问题。康有为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在民族的苦难和时代的危机中孕育而成的,康有为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对于人存在的追问,康德曾经提出如下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和康德不同的是,作为儒家的康有为,其人道主义思想是以“天人之辩”为背景,开始于对何为人的追问,然后循着何为人道、人道如何实现、人可以期待什么样的未来而展开的。在这里,康有为所反思的“人”并非是单个的个体,而主要是指群体而言。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从形上到形下、从现实到理想、从中国到世界,康有为设想了人类的终归宿,也就是人道世界的终实现,即大同理想社会。因此,人类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康有为人道主义关注的焦点。 就康有为整个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构架而言,首先,关于何为人的探讨,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康有为从天道观那里寻找依据,人首先和自然界的其它万物一样,根源于“元”,“元”和人是全神分神的关系;从形而下的层面来看,对于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康有为肯定了人和禽兽一样有先天的“仁”性,因此道德属性必然成为人的根本属性,所以人是伦理的存在。而人和禽兽不同的是在于人有“智”,人能“以智弘仁”,从而彰显了人的理性存在。就人性而言,从本源意义上讲,作为自然物之一的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因而康有为肯定了欲望等感性需求的合理性。在康有为那里,人的感性存在是伦理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何为人的追问康有为阐明了人的感性、理性、德性的多重存在维度。其次,康有为在以仁、智、性三重维度对何为人作了界定后,那么什么样的“道”才可称为人道呢?何为人道是建立在何为人的基础上的,何为人相对于何为人道而言有着更为本源的性质。在康有为看来,所谓人道就是依人为道。从人作为生物而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有着去苦求乐的本性,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因此真正的人道就是满足人们避苦求乐的本性。同时,康有为引入了西方近代的价值观,肯定人的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