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从周至明清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相比于西方的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的生态哲学智慧,还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对于作为文化主干的道、儒两家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二者都把天人关系作为思想的聚焦点。道家以超越一切的道为出发点,从自然的天道契入天人关系,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要求人类顺应自然,去处人为,遵循天地循环所形成的自然和谐秩序,平等地对待万物,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则从人道契入天人关系,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属性赋予自然界,提出了“仁民爱物”的环境道德观和人与天地参的进取观点,希望积极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特色。本文从当代人类面临困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其生态思想根源进行挖掘,使之富有现代内涵,继而考察了西方的生态哲学思想。同时,通过与西方生态思想在生存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对比,揭示了自身独特价值和优势所在,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根本缺陷。这样,我们就能充分认识到,由于文明发展的差距、工具理性的不足和科学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必然造成中国生态思想在理论内容和实践作用方面的限度,从而采取一种对待这个传统的真正合理的行为。中国古代生态思想要在现代条件下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重归和睦的巨大作用,就必须实现其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换,就必须在它基础上构建新的环境伦理观。而要构建现代环境伦理观,就必须重新确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价值观,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建立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范畴,确立人们行为中的主要生态规范。只有建立了现代环境伦理观,才能对恢复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