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载哲学工夫论探赜

论文摘要

传统的中国儒学被定义为成德之学,成德之学的特质是其实践性,因此,工夫论必然成为儒门义理的核心,到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明道学时期尤其如此。随着道学家本体论的建立,这种实践乃意味着对“本体的体证”,而道学家的工夫论就是“本体呈现”的学问。由于本体的概念是整个道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因此,如何“呈现本体”的工夫论变成了道学的要义与主旨。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在“太虚”本体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天人合一”的人性论思想,通过对人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重划分,肯定了人的“天地之性”,以此作为成德的目标,据此提出了自己“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工夫理论。文章第一部分在对工夫范畴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孔子的求仁与为仁、孟子的反身而诚与求放心以及荀子的以礼化性的工夫理论的叙述,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实践性特质。文章第二部分从天道论与人性论两个方面论述了张载“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工夫论的理论基础。张载以“太虚即气”的天道观为依据,通过“太虚之气”从天道到人道的逐步推演,以在此前提下形成的“合两”与“成性”相统一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托,论证了自己工夫理论的形上依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从工夫展开的前提、工夫进行的途径和工夫达到的目的三个方面,将张载“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工夫论予以逻辑展开。首先,“变化气质”是工夫展开的前提。因为“气质之性”有善有恶,阻碍了“天地之性”的实现,并且万物所禀之气来自“太虚本体”之气,因此气质可以变化,天德良知可以朗现。那么如何进行“变化气质”呢?接下来,文章论述了“变化气质”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工夫展开的具体途径,即通过“知”与“礼”的熏陶与检束来进行,先天的心学察识澄清工夫与后天的礼学防检工夫,两者缺一不可。后,工夫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成性,成就“天地之性”,从而达到“位天德”、“至诚”的圣人境界。文章第四部分将张载的工夫论与程颐和陆九渊做了比较,彰显了张载工夫论所呈现的阶段性和变化性,以及要求人们通过不断学习以改变气习、一步一步提升自己心性所呈现的“自下而上”的特征。文章后阐述了张载工夫论对其门人吕大临以及王夫之的影响,表明了其工夫论在宋明道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