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傅伟勋生死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生与死的困惑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们,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不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能令我们一劳永逸地于此释怀。不仅如此,现代社会的到来又给生死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诸如安乐死、自杀、死亡标准、堕胎、器官移植、克隆人……等等,生死难题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傅伟勋的现代“生死学”就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纵横古今中外,站在人生课题研究浪潮的前端,以其丰厚的学术素养和深邃的人生洞察力,勾勒出了一个“生死智慧”的体系,给这个古老而新鲜的问题展示了一个新的、开放式的解答路径与诠释视域。以此为基点,沿着傅伟勋开拓的智慧之路前行,对我们更好地思考、理解、诠释乃至解答生死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傅伟勋的生死哲学还埋藏在他庞杂的生死学中。本文的目的正是要梳理、解析傅伟勋的生死哲学思想,构建其生死哲学的体系。本文依循傅伟勋“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的致思理路,运用他的“创造的诠释学”等方法,提炼其生死哲学的思想,构建出包括方法论、形上学、主体观、境界论、工夫论,以及现代精神治疗学意义共七个方面的傅伟勋生死哲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这是正文展开的前期研究基础,主要阐述了本选题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和傅伟勋思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说明了本课题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基本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傅伟勋生死哲学的方法论体系中,突出、重要的就是他的“创造的诠释学”,可以分为“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创谓”五个层次,前三个层次是“批判的继承”,后两个层次属于“创造的发展”,这是其生死哲学思想的学术活泉之一,被贯穿运用于傅伟勋生死哲学思想产生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第三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的形上学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从广义来看,其形上学具有涵容生命全面的规模,是整全的形上学;从狭义而言,它着重关注生死问题的终极向度,凸显缘何能阐明生死根本的所在。前者示其学说的宽度,后者显其理论的深度。二者结合,展现出了生命整体的立体感;二者的相互支撑体现了生命状态的涌动。狭义的傅伟勋生死哲学的形上学指:实存主体、终极意义/终极关怀和终极存在/终极真实三个部分,亦即生死哲学的主体观、境界论和本体论三者,属“胜义谛”部分;工夫论和现代精神治疗学意义则属“俗义谛”部分,前者说明传统,后者指向现代。可以说从理论上统摄了后面四章的内容。第四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的主体观问题。这是对生死问题的承担者亦即实存主体的探讨。在西方,随着传统二元论世界观的崩落,人们原有的精神家园毁失殆尽,实存主义的理路被开拓出来。克尔凯科尔和尼采分别从信仰与理性两条路径彰显了实存主体的主体性一面,萨特继承两者的理论精华,从无神论的立场建构了实存主体绝对自由与全面承担一体两面的本然性抉择理论,赫舍尔则从犹太——基督教神学的立场,对人予以实存主义的分析,同样彰显了实存主体性的一面。萨特的理论缺陷在于实存主体绝对自由却无必然“向上”追求的内在因,赫舍尔的实存主体则终只能依赖上帝的恩宠方可得救。在传统中国,经由傅伟勋以“创造的诠释学”方法的深层挖掘,发现了传统儒释道思想中与西方实存主义理论基本相当甚至更为源远流长、全面彻底的中国式的实存主体的本然性抉择理论:心性体认理论。在此基础上,傅伟勋建构了“一心开多门”的心性论新模型。鉴于心性体认与实存主体的时间体验紧密相关,这一部分还梳理了西方哲学时间观的演变,阐述了中国禅道的时间理念。第五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的境界论问题。传统儒家以“天/天道”为终极真实,追求合道的乐境;道家以“道”为终极真实,追求合道的逍遥;大乘佛学以“诸法空相”、“一切如如”为终极真实,追求生死即涅盘的解脱,其共同的理路是:认可超形上学的终极真实,追求本然的心性体认的生死解脱境界。根据西方对终极真实是神性或非神性的区分,本文将西方生死解脱的境界划为:神性的、人性的、神人相即的三类,在论述过程中,发现其越来越凸显实存主体在认知、体验终极真实和获致、创构解脱境界中的积极作用。第六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的工夫论问题。沿着傅伟勋的思路,借用大乘佛学的语辞,第四、五部分属于“胜义谛”层面,第六、七部分属于“俗义谛”层面。传统儒家重“修德”,传统道家重“修身”,传统佛家重“修心”,同为实存主体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虽侧重不同但高度相近的解脱境界。西方生死学的工夫论梳理,与上一部分一样,是从神人关系入手,从而有传统的“修灵”与实存主义的“修心”之不同,有他力救赎和自力救赎的差别,就此析知:西方生死学的工夫论由原来对神界的向往与追求,更趋向于对现世人间中人在具体处境中本然性的人心的抉择与修炼,由重视集体的宗教仪式到愈加关注个体内心的真实体验。第七部分:傅伟勋生死哲学与现代精神治疗学的问题。傅伟勋的研究从来不会止步于对传统思想的深挖提炼,而是看重在此基础上如何有利于现代中国生死问题的解决。“心性体认本位”的精神治疗学就是傅伟勋朝向现代,在傅朗克的“意义治疗学”、森田正马的“森田治疗学”等的基础之上,开创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的精髓而创建的,“中国本位”的现代精神治疗学理论。后是论文的结语。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傅伟勋的生死哲学思想予以补充:傅伟勋生死哲学“形而中学”问题;鲍德里亚死亡观对傅伟勋生死哲学的启示;傅伟勋生死哲学语言观问题。后简单勾勒了文章的大体结构框架、陈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