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法藏圆融之“理”研究

论文摘要

法藏是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其全部学说就是圆融之“理”。此“理”不守自性,随缘起事,而事必依“理”。故理事圆融,事事无碍。此为佛的境界,同时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圆融之“理”因而亦凸显了东方哲学的发达。圆融之“理”的本质是缘起、性起。以法藏的解释说,“缘起融通故无碍”,缘起是圆融的所以然之故。而所谓圆融之“理”,就其综合的理论意义而言,它有哲理和宗教两个方面的意思:就哲理而言,它指法藏“一即一切”哲学学说之“一”,此“一”亦是其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就宗教而言,它指佛教的缘起大法,具体包括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1.法界缘起其内涵主要体现于因门六义,缘起十义,三界唯心,六相,十玄门,妄尽还源,海印三昧等诸范畴。十玄门则是法界缘起的集中概括。2.如来藏缘起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离一心(如来藏)。一切众生悉皆如来藏。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有区别。宗密在《圆觉经略疏》中指出“如来藏”与“法界”的区别是:一者在有情数中名如来藏,在非情数中名法界性;二者谓法界则情器交彻心境不分,如来藏则但语诸佛众生清净本源心体。相较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而言,性起即不起;前者是就染、净法合而言之,后者则专指净法而言。性起,同时又是对天台智顗开权显实方便的回应;此亦意味着性起,乃体即用、用即体,或者说迷凡悟圣。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性具善恶观上,智顗与法藏观点一致。法藏的“性起”与“性具善恶”亦并不矛盾。法藏解释《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自性清净心,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染而不染,亦难可了知。解云:不染而染,明性净随染举体成俗,即生灭门也;染而不染,即染常净本来真谛,即真如门也。”(《探玄记》卷十三)“染而不染”相当于“性起”的“起即不起”(“性起”之“起”无实义,只起着词素凑足音节的作用)。实际上,法藏的“性起”依《起信论》的真如门(净法)而立,“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依《起信论》的生灭门(染、净法合)而立。亦即“性起”是真如的出缠,“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是真如的在缠。世间的善恶法是依“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的,也就是说“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是世间善恶法的直接依;“性起”是“法界缘起(如来藏缘起)”的直接依,是世间善恶法的根本依,而不是直接依。法藏的圆融之“理”于教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程朱表面上贬斥释氏,暗中却引进了不少华严的理论。程朱“天理”有道家、《易》的因子,亦有法藏圆融之“理”的因子;但道家、《易》“道”“太极”只具有朴素的直观性,法藏圆融之“理”却具有丰富的思辨性。在很多具体的用词术语上,程朱理学均有因袭法藏圆融之“理”的痕迹,如:动静、海印三昧(与万象森然)、舒卷、密、明镜、体用(与体用一源)、一即一切(与理一分殊)、主伴、迹等词语上。某种程度上,程朱的“天理”就是圆融之“理”的翻版。正如有人总结理学与佛学的关系时说:“虚灵不昧,出《大智度渡论》;不可限量,出《华严经》;物我之理,固有之性,心之体用,吾心正而天地之心正,活活泼泼地皆出佛书。”(陆云锦:《芝园杂记·朱子注·书有原本》)法藏是位高僧大德,亦是位杰出的哲学家。其声誉远播海内外。其学说,不但一度成为李唐王朝的意识形态(阳儒阴释),而且还成了新罗和日本国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