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孔子的生死观

论文摘要

当代社会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死观,而中国古代哲学家的生死智慧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他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探讨孔子的生死观,首先要探讨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奴隶社会即将走到尽头。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人们逐渐从迷信天命和鬼神转向重视人自身,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潮对孔子的影响很大,他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没有盲目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采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进取态度,还提出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进步思想。孔子生死观的形成,和孔子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息息相关,幼年艰苦生活的磨炼增强了孔子的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求仕生涯的坎坷曲折增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奋斗精神;开馆授徒的学者生涯开阔了孔子的思想视野,对其生死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人是生死观的主体,研究孔子的生死观,必然要探讨孔子对人的看法,孔子对于人的来源,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本性等都给出了哲学性的解答。孔子的生存观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尽天命,安时命,二是以仁为生之高准则。孔子还提出获得价值生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实现生命的“不朽”,这种不朽是通过子孙后代和“修己以安百姓”来实现的。孔子是一代大师,他有着自己的生存理想,他的生存理想主要是符合道义的生存、从心所欲和大同的社会理想。孔子认为死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他以重生的原则来对待死亡,在死亡面前采取灵活的态度,注重死亡的价值和意义。在生与死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在生死之间应该以生为主。生是可以感知的,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的生是获得价值生命的方法,也是死后安心休息的前提。孔子还从宇宙这个大本大源出发,把生与死统一起来,认为生与死都是天道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生与死的对立。孔子积极关注自身的存在,从中悟出了关于生死的道理,他的生死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孔子本人、后世的儒学大家、平民百姓以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构建健康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