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毛奇龄易学研究

论文摘要

明末,满人以关外民族,问鼎中原,开启中国两百多年外族统治的历史。因夷夏之辨,满汉之分,在统治者的眼中,是亟待解决的政治课题。顺治、康熙等皇帝,皆致力于消弭汉人的“正统”观念,积极笼络士人。在大力推动学术的影响之下,间接促使了宋明理学到乾嘉汉学的过渡。置身于社会变革和学风变化的历史环境中,许多学者不同程度地冲出理学营垒,或为本学派补偏救弊,或与心学乃至理学彻底决裂。在整个学术思想界不约而同对理学进行清理批判的历史潮流中,毛奇龄逐渐形成自我的易学观和解易方法。本论文拟对毛奇龄的易学,作整体全面性的探究与考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推易明而筮法见。毛奇龄认为《周易》本为卜筮之作,然代表《周易》的卜筮法,历经干年后不传,各式解法从生,越加繁殚,而推易法既承文、周、孔的意志,又掌握《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的原则,因此毛奇龄认为推易法得明,周太史古筮法则越明。“五易”说。毛奇龄的“五易”,即“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论点,是毛奇龄《仲氏易》中的易学系统,也是毛氏易学系统的重要构架。而“转易”、“对易”、“移易”三易则为毛奇龄自创之法,其中又以“移易”为《仲氏易》一书的骨干。“推易”说。毛奇龄以“演易系辞”的路线,深入探究推易法的定义。大体上,推易法虽然强调爻位的“阴阳分聚”、“上下推移”而非“卦变”的概念,且屡次提到,自己的推易说与前儒的卦变说不同。并详析了推易法的“不易卦”、“聚卦”、“半聚卦”、“子母易卦”、“分易卦”等形式。毛奇龄易学的解易方法。大体上,毛奇龄解易的手法不外乎三法,一是“以诸经解易”、二是“以史书证易”、三是“以演易系辞解易”。其中“演易系辞”即为毛奇龄为解推易法而整理的十法,因此“演易系辞”也为推易法的一环。由于毛奇龄在易学著作中援引众多资料证易,经典更为重要佐证,因此,毛奇龄在释各卦中,遇有性质或内容相似者,则会援引《尚书》、《诗经》、《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大学》、《中庸》、《尔雅》以解易,而其中毛奇龄又以《春秋》与“礼经”两部分为重,并以经典间相关资料作为互证之用。对邵雍《先天图》的批判。毛奇龄在《仲氏易》中,以八点批判邵雍《先天图》之误,证明邵雍《先天图》并非伏羲画卦之法,并引《系辞》“易有太极”章,强调从太极至两仪、至四象、至八卦的顺序,乃为一种“揲蓍”过程,而非画卦之序,因此邵雍《先天图》乃依“易有太极”一章而画之,非伏羲画卦之法。考辨与批驳《河图》、《洛书》。指出《河图》、《洛书》原本书籍之类;陈抟之徒窃取郑玄五行生成数为河图,纬书九宫图为洛书,后人又牵强附会,妄加推演,皆为无稽之谈;黑白点图式乃方外异氏所为,属于丹道一类,不可篡乱经文。那种以图、书为画卦作《易》之本、中国文化源头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考证《太极图》。毛奇龄认为周濂溪的《太极图》是来自道、佛的文献。原初的文献应是东汉《周易参同契》,毛奇龄认为《周易参同契》彭晓注本有《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后来隋唐间道士把这二图结合成为《太极先天之图》,被载入《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再编入《道藏》。毛氏认为陈抟取了《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的图,改为《太极图》,传给周濂溪。另一方面毛奇龄又提出《太极图》出于佛教禅宗唐代圭峰的《十重图》。总括以上的证据包括:《周易参同契》彭晓注本的图、《道藏》中《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的图、圭峰的《十重图》和陈抟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