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吕氏春秋》管理观探析

论文摘要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一百六十篇,它的形成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该时期诸家原始学说大致形成,至战国后期虽各个学说还存在纷争,但是各家思想的融通已成风气,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纂,成一家之思想,与当时社会统一的大势相应和。它的思想主要是儒、道、法、墨等的结晶,广泛采纳诸子的思想成果,班固:《汉书·艺文志》有载:“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保留了先秦以前重要的文献资料,是一部重要的先秦文化典籍,享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一向被列入“杂家”,即集合聚合之意,具有综合特征,是一部重要的先秦文化典籍。本文依据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理论背景,对《吕氏春秋》从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到管理手段、管理境界等进行了较为缜密的梳理和研究,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全面的认识《吕氏春秋》中管理观的形成,对其中管理观的形成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这些管理思想对诸子各家的继承和批判,正确认识管理观的内涵,为研究《吕氏春秋》管理观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前提。本部分主要从儒家及其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诸子学说入手,阐述诸家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影响,并探讨了《吕氏春秋》从国家管理的视阈,关于“复杂性”人性假设的相关问题,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部分:这是全篇的重点部分。集中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境界三个方面展开的。管理主体: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对大特色就是对管理者相当重视,而区别于西方管理漠视对管理主体的约束;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管理主体的重视主要是来自儒家思想的影响;大致是从管理主体的修养身心、至公无私、仁爱民众等三个方面阐发的。管理客体:更多是来自墨家、法家思想的影响较多;主要从因时顺势、任人唯贤、德法兼施三个方面论说的。管理境界:就是达到无为而治的高境界;恐怕来自道家思想影响较多。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吕氏春秋》管理观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我国古代传统管理智慧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论文分别从当代管理中的实践观、人本观及其用人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路为切入点,全面地审视《吕氏春秋》管理思想,以《吕氏春秋》为基本史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其中的管理思想,试图突破以往对《吕氏春秋》研究的局限。在史料运用上,对《吕氏春秋》原始资料进行了认真地挖掘,尽力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比较等手段进行多层次、多方面、有序、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其管理思想,汲取其精华,领悟其底蕴,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吕氏春秋》一书思想博大精深,本人下力不小,但依然感觉功夫不够、能力有限,文章除了得粗糙外,恐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学界专家、前辈和同行刀批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