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哲学视野下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研究

论文摘要

科学素养的水平可以衡量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的创新发展。我国对科学素养教育的起步较晚,而国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早我们四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我国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到如今“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虽然科学素养作为现代人追求的基本素养之一,同时也作为新的科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对科学素养的实质性内涵却未能很好的把握。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已触及延伸,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因此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现状也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对于我们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快转化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素养是中小学生成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也是人的素质提升的基础和内在动因。学生可以利用自身获得的科学素养显现出自我的人生价值,回报社会并影响未来。本文首先对科学素养概念进行了历史回顾,通过因素分析法总结了组成科学素养概念的五个因素:分别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科学技术研究(STS)。在阐述科学素养定义后,着重从结构和特征两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认识其结构时,主要从历史、结构功能、心理、模式四个维度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归纳了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的基础综合性、开放丰富性、公平均衡性和选择操作性四个特征。然后运用哲学理论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特征成因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知识就是力量”与教育的“知识中心主义”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之间的冲突,建议在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过程中摆脱单一“主——客”模式,阐明“素养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一种矛盾运动过程,分析素养教育中“个人化”与“社会化”的辩证统一原理以及理性和非理性在素养教育中平衡统一。后,文章建议转变科学素养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有机整合,建构合理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系。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水平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