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防治艾滋病的道德环境研究

论文摘要

自从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HIV携带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虽然去年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缓解,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据我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新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更为严峻的是,在目前存活的70万感染者中,已经发现并报告的只有约22万例,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有将近70%的感染者在哪里还不知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制定合乎伦理的防治艾滋病政策并切实有效的执行,使政策发挥出其预期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我国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研究也日益深入,加上对国外成功防治艾滋病经验的借鉴,我国防治艾滋病政策经过不断调整,已经相对完善。然而,我国当前道德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防治艾滋病的意识、行为和规范等,如社会地位歧视、性别歧视、笑贫不笑娼、混乱的性道德观、一部分人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错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等等,这些因素不但使一些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同时也增加了部分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严重影响着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进程。本文正是从道德环境角度出发,对当前道德环境中不利于防治艾滋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基于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公正、宽容四个伦理理念,提出一些优化防治艾滋病道德环境的对策。从防治艾滋病的大局来看,制定良好的防治艾滋病政策是治标,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改变人们不良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则是治本,只有将两者相结合,两个方面共同进步,才能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