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科技思想是凝聚了时代和区域精神的文化精髓,它既内在地沉淀于典籍之中,又外在地体现于具体的器物工艺之上。中西方在不同地域上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拥有不同的科学技术传统,其根源在于科技思想的差异。依托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的中原和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了不同的科学技术特色,其内在的原因正是科技思想的差异,而春秋战国是形成这一差异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春秋战国的典籍和考古实物,对这一时期中原和楚文化区的科技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力求“识其同”、“辩其异”,然后“汇其流”。本论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束语三大部分。主体部分由第一到第七章的系统论述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本论文的时空以及研究对象。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创新。第一章,分析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首先,考察了中原和楚文化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次,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科学技术的交融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技术;后,阐明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代表性的人物、典籍以及文化特征等人文基础。第二章,比较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自然观的异同,侧重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天与人的关系,针对中原和楚文化区都出现的天人相分倾向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其次,阐明了天与地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中原与楚文化区关于宇宙结构、宇宙本原、宇宙界限等问题探讨的异同;后,探讨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阐明了中原和楚文化区都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思想。本章重点论证了中原与楚文化区在自然观上“贵人事”与“明自然”的差异。第三章,比较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学观的异同,偏重从农学、医学等具体科学以及对物质、时空、运动与静止等科学现象的理解来考察科学观的不同。首先,考量了农学、医学、水利等科学实践的异同;其次,分析了中原与楚文化区对物质的本原、时空以及运动与静止等科学问题解释的异同。总体而言,中原与楚文化区的科学观都以实用为出发点,体现出实用理性的倾向,只是中原文化区更加“重经验”,楚文化区更加“重思辨”。第四章,比较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技术观的异同,主要从具体的技术实践、技术本质等方面考察技术观的异同。首先,分析了冶金、纺织、水利等技术实践的异同;其次,比较了中原与楚文化区在技术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技术本质的异同。总体而言,中原与楚文化区在技术观上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思想,只是中原文化区更加“重实践”,楚文化区更加“重创造”。第五章,比较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学方法的异同,主要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与科学想象等角度对具体科学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首先,考察了自然、物候、土壤、地学等科学观察的异同;其次,分析了中原与楚文化区相关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想象的异同。后,总结出中原与楚文化区在科学方法上都具有实用理性的倾向,只是中原文化区更加“重实际”,楚文化区更加“重想象”。第六章,比较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学认识的异同,主要对推类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应用,以及科学认识的基础、过程和目的进行了分析。首先,考察了推类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应用;其次,阐明了科学认识的基础,指出中原和楚文化区都将知识分为技术知识和科学知识两类;再次,分析了中原与楚文化区对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的过程及目的论述的异同。总体而言,中原与楚文化区在科学认识上都体现了关联性思维,具体而言,中原文化区更加“重力行”,楚文化区更加“重顿悟”。第七章,分析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异同的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环境、技术传统、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等方面对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在科技思想上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考察了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相同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人才政策、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相同的因素进行考量。结束语部分,首先,进一步论证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其次,概括总结了春秋战国中原与楚文化区在自然观、技术观、科学观、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上的“同与异”;再次,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科技思想对我国古代科技思想的影响;后,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