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科学思维中的隐喻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隐喻学已经深入人类认知领域,使隐喻成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哲学等学科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科学思维中的隐喻问题越来越受到科学哲学家的关注。 本文首先概述了隐喻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隐喻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他影响了西方修辞学两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语言中的隐喻本质上是概念的,它深入人类文化的根基,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分析了隐喻的基本内涵,指出它是在本体和喻体的互动过程中,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或获得对事物(本体)的新认识。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把隐喻分成两类,即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而科学隐喻则是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的重要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喻体的来源、科学隐喻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科学隐喻的基本功能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科学隐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科学隐喻体现出认知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科学家使用隐喻,意在探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找出没有发现的新现象。(2)科学隐喻更具创造性。科学隐喻不仅会利用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而且具有创造相似的功能,这在科学隐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科学隐喻应是可检验的。不管是基于隐喻而形成的科学假说,还是具有隐喻性的科学模型,都需要经验的确证或证伪。关于科学家之所以要运用隐喻的认识论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人类要认知周围世界、探索未知领域,就要借助已知概念或观念系统,并将它们投射到未知领域,以获得新知识和新理解。因此,隐喻是科学家形成新概念、提出新假设的重要的手段,在科学认知活动中发挥着命名、描述、解释和预言等功能。另外,通过对隐喻与模型之间的关系作探讨,笔者发现:隐喻在建构科学模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模型用于表示尚未认识的对象时。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是隐喻性的,而那些隐喻性的模型也不一定是对研究对象的准确、恰当的表不。 后本文对科学隐喻的认知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笔者基于当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即人们日常认知过程中的理性思维与科学认知过程中的理性思维之间具有连续性,运用由认知科学家E.C韦所提出的动态类型分层理论分析了科学创造中形成隐喻的认知机理。此外,文中也提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科学思维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隐喻在科学认知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于隐喻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明了科学中的隐喻和日常文化中的隐喻之间的联系,就能自觉地认识到并有意识地发挥自身民族在隐喻思维方面的长处,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