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

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绪论、八个专题性论述和结语组成。 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主旨、提纲以及作意义做了详细说明,简单介绍了各专题性论述的主要内容,澄清了论文中的主要概念、观点,特别是提供了论文润色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思路等,指出本论文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出近代学科规训制度产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其重要的社会影响,总结学科规训制度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存在在本体论意义上可能性,提供一个关于学科规训制度的清晰概念,厘清它的来龙去脉,进而结合学科规训制度来思考当前学科制度建设当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第一章从科学和学科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学科和学科规训制度的概念由来、基本含义和特征,探讨了学科规训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场所和基本形式,揭示了学科规训制度作为一种权力和规训的双重存在方式,对于科学和学科的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指出学科规训制度本质上就是把不同的知识资源部分结合成相互关联的特定知识种类的手段。 第二章以学科规训制度的确立、成熟和创新为线索,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对学科规训制度与科学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科规训制度在整个科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发展,内在地制约着科学中心的形成及其走向。 第三章以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化的基元,介绍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的历史进程,指出学科规训的制度化安排具有重要的学科奠基意义,它不仅为近代科学的出现提供了基础的规训保障,而且作为一种内在力量,促进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这对于认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本质和意义,理解现代科学的产生的根源和动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四章认为传统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实际上受到了学科建制化表象的蒙蔽,并没有能够真正认清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相反,哈耶克倡导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真实地揭示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科规训制度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对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揭示。 第五章从近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视角上,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阐述了学科规训制度的基本表现形式,揭示了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认同的内在原因。这对于寻求学科规训制度的发展与社会整合的良性机制,以及维护知识生产与消费的生态系统和促进未来科学的大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以范式为案例研究,认为范式本质上代表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规训系统,它通过象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形式来贯彻到所有的考试、书、检查、研讨班等一系列规训形式中,它为各门学科提供一种解题的模式。范式在科学革命前后的变化,实质上也表现为用新的规训系统来指导新的常规科学。只有把范式看作是一种规训系统,才能对范式概念的内涵得到真正的理解。 第七章通过对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和确立的历史过程的详尽考察,系统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在近代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揭示了近代中国学科规训制度确立之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近代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传统文化与代表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西学之间的深层矛盾,时刻影响着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这对于今天制定正确的学科规训计划,具有极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人类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的方式和路径,进而导致传统学科规训制度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产生了危机和矛盾。因此,现代学科规训制度的重建应该着力于提供一种包含人文意蕴的规训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和“复活”主体,重新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强大的支持。 结语概述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以及在作上创新的地方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