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及其调控

论文摘要

“青少年”与“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组词汇。青少年既是网络文化的特殊制造群体,又是网络文化的大消受群体——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的生产制造中表达自我、张扬个性,一些具创意、富个性的网络文化,如新奇的网络语言和独特的网络艺术总是烙上了“青少年制造”的特殊印记,网络文化因为有青少年自娱娱人的创造和参与,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是,当网络文化试图将人类所有生存领域都纳入其统领的时候,网络文化对它的大消受群体----青少年而言,便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青少年通过网络文化的示范窗口来观察世界,采取网络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于是,在良莠并存的网络文化的渗透作用下,不同的青少年个体便受到不同程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之说,正折射了美好与瑕疵并存、希望与困惑同在的网络文化现状。“传播产生文化”,因而文化含有一种共享的意义,它无庸置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从发展的观点看,任何系统都没有绝对的平衡状态,它们都是在对其失衡状态的不断调适过程中去无限接近系统的相对平衡而获得健康发展。既然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失衡便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文化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自我调适机制,才能保证其长久健康地发展。这正如生命有机体在受到刺激会做出相应的自我保护反应一样。这种调适机制是一种既具有激励功能又具有制约功能的均衡而完善的系统。缺乏任何一种功能都会表现为“失衡”状态。缺乏前者,会造成这种文化系统的僵死;缺乏后者,便会像社会大系统滋生出的“毒瘤”一样难以自清,既而造成对社会的危害。从网络传播及青少年的特点看来,网络是一个富于激励机制的文化系统。但由于规范的缺失,它又往往处于明显的“失衡”状态。网络文化出现的反主流文化及越轨形态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整个“机体”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因此,个别青少年的离经叛道,甚至于违法、犯罪形态常常在网络空间中猖狂表现,从而造成了网络文化系统的失衡。既而出现了网络色情问题的连绵不断、网络黑客问题的络绎不绝,甚至于网络暴力事件的反反复复等各种各样不同表现形态的网络文化失衡现象。同时,“失衡”形态网络文化在与传统价值观激烈碰撞之际,其消极示范、误导作用又往往会让一部份“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走向健康成长的反面。目前的网络文化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是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认清形势,把握网络文化的特性及其与青少年互动的运行机制,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网络文化调控途径,对于肃清失衡的网络文化现象,引领主导文化的回归以及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紧密相连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洞悉其中的规则,从而变危机为转机。总的来讲,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产生的根源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即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道德评判标准的特殊性;其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首先,网络文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福祸相倚的技术悖论决定了网络文化的两面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一些技术优势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可能反而是劣势;其次,网络文化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文化,这种特性使得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在进行网络活动中,很难把握虚拟时空中的行为尺度,既而为一系列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第三,网络文化是自由平等富于开放性的文化,这一特性所形成的全新交往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超越,另一方面使得突发事件的出现更难控制和预防;第四,网络文化是超越时空极具创造性的文化,这种特性,为随意解构、戏谑文化经典的反文化及越轨形态网络文化产品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后,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网络文化的制约机制不完善,即网络相关行为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网络过滤监管技术的滞后。总之,网络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剑封喉,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网民个体、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协同作战,是相关利益群体在特定冲突逼迫下的反省与磋商,以及对利益与责任的权衡与抉择。实质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正所谓“未来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此,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调控应是建立在青少年自律与他律基础上的综合适度的控制,其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技术和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进行约束,通过社会责任感对网络从业人员良知的呼唤,更通过构建先进的网络主导文化对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的引领,终得以实现。只要广大青少年的知识、觉悟与规范意识能够一起增长,广大从业人员的良心、社会责任感与秩序信念能够一同升华,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化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建设中,必将成为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的乐园,必将成为人类永恒向往的神奇美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