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基础科学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也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先导与源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基础科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新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大多与前期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有关。因此我国对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强。随之而来,基础科学成果评价也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总水平还有利于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发现优秀科研人员、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起步,主要是依照国外的先进的评价模式而制定,国内较早引入了SCI评价方法,但是由于SCI自身的缺陷性和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我国不得不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与此同时也根据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立同行评议体系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而评价体系的建立发展本来就是不断的探索,本身存在先天的缺陷,加上我国基础科研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存在量化评价方法与同行评议方法关系倒置;评价的效果与评价的目的相违背;评价者主体错位与评价者的共谋等不合理的现象。我国当前基础科学成果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公平、合理、高效的评价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并且由评价引起的学术腐败、评价混乱状态严重影响基础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正常研究环境。文章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要方法中分析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制结合后产生的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先进经验,认为解决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的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引进第三方评价;构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的问题虽然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体制有很大关系,但是体制需要结合我国发展水平和国情逐步摸索、探索,完全完善的体制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评价方法的改善中尽量减轻体制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公正、合理、高效的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就要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我国基础科学成果指标评价体系,以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又快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