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佛教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汉代至印度传入中国发展至今拥有大约3.3亿信徒。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思想,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影响。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认为万事万物都因因缘和合而生,也由因缘散失而灭,并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具有相互关联、共存共亡的相关性。缘起论中所暗含的“过程”思想则警示我们,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由因缘条件的变化所决定的。佛教的生态自然观充分肯定自然万物都具有自身内在的价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众生平等、众生与佛平等、众生与无情平等的生态理念,并着重指出了不应以人的主观标准来看待万物,承认非人物种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佛教信徒在行为规范上严格执行“不杀生”、“素食”和“放生”等戒律。在佛教的传播、发展过程中佛法将贪、嗔、痴视为危害心灵健康的三毒,主张节俭质朴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文明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低碳经济等战略无不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八报告还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将设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战略构想。佛教中所强调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戒杀护生、节俭惜福等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农业文明下的素朴生存经验与道德体悟,不仅构成了古代文明传承的精神力量,也成为今天合理利用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资源,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