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是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短命”的现象,揭示其原因有体制的不完善,传统文化的制约,经营者的素质不高和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因而增强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作为在市场机制下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摸索刚刚炼就了一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基本本领的民营企业,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最终实现经济的振兴和全面繁荣作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应该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在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最应高度关注的课题。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过程就是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的重新认识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在讨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必要的回顾和反思。

一、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影响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面上来看,虽然国家已将私营经济作为我国所有制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确认,并在十几个省市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引导、扶持与保护其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法规条例,但是私营经济至今在具体法律上仍没有明确其地位,因而无法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宏观上面临着若干障碍。

1.在认识上、观念上政府需进一步端正对非公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再把它看成是对国有企业的拾遗补缺,政府需重新评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

2.是要规范法规政策与完善法制环境,放开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市场准入及融资方面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拓宽其经营范围,解除包括在基础设施领域及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严格限制,以便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扩展市场,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

4.国家要大力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在融资政策上应和别的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在立法上切实保障对民企实施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和贷款发放条件,成立相应的担保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消除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企业存在着的制度上、观念上的不对称,改变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传统歧视意识,这一点对于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的缺陷

1.大部分管理者观念陈旧。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

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