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20世纪50年代台湾土地改革探究

论文摘要

土地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据,也是一切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有赖于土地提供资源。土地的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性带来的人与地关系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产生了不同的土地制度。台湾独特的岛屿经济与历史发展使其土地制度的变迁有着不同于大陆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由国民党政府主导的台湾土地改革成功变革了原有的以封建地主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稳定了社会环境,发展了农业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被誉为台湾经济腾飞的起点。笔者希望通过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专著,对这段土地制度改革历史进行论述与探究。台湾在土地改革之前实行以租佃经营为核心的封建地主所有制土地制度,这种极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导致诸多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在孙中山先生为广大农民打下“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基础上,国民党政府从维护自身统治以立足台湾的角度出发,在具备一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实施了土地改革。台湾土地改革以“耕者有其田”为最终目标,坚持和平改革的基本原则,分阶段实施,先后经历了“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三个阶段。整个土地改革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施行,改革过程中颁布诸多相关法律并予以认真实施,同时,分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和平基调使得改革并未造成大的动乱,取得良好的效果。土地改革的成功巩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根本性地改变了台湾农村经济结构,使得自耕农阶层成为农村新的中坚力量,农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并为工业和商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土地改革的措施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建立的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土地小私有制不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湾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又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次土地改革的深化。这次深化着力点之一即想方设法加快土地流动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作为对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台湾土地改革为丰富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理论提供了新的例证,它独特的分阶段、有秩序的温和改革措施对于大陆地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台湾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而实施的土地流动相关政策与我国大陆现阶段着力实施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目标不谋而合,因而对大陆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